杨霄此人着实可恶,他竟然以全将军全家人的性命为要挟,迫使他死守关隘不许封君大人入关,可是全昌将军又是忠君之人,一时间忠孝难以两全,故而两难之下才选择坠城而亡,妄图以此来换取全家人活下去的希望。”
“全将军高义!”苏华长叹一口气,随后吩咐他们厚葬全昌将军的遗体。
伊南大军入关后原地休整了半日的功夫,也顺利接手了伊阙关的军事防务,除留下三千人和伊阙关内的三千人守关军队整编后,同时从第三军团抽调一名名叫董宝的都师暂时任命为伊阙关守关主将,原伊阙关全昌将军的副将邱帆为守关副将,待一切交割完成后,大军继续开拔。
所谓兵贵神速,按照苏华的计划,次日傍晚大军必须抵达中都城南八十里外的和亭镇。
和亭,位于中都城正南方八十里的地方,是一个拥有五千户的小镇子,由于地处南北要冲,所以小镇虽然不大却非常繁荣,最为重要的是,伊河左右延伸正好从小镇中穿过,因此贯穿镇南和镇北的要道就是一座石质拱桥,桥长约百米,桥宽五米,桥下就是流往伊河下游的方向,而上游位置则在百里开外的南赵村。
此刻的和亭成为了北上中都必经的近路,若是绕开和亭前往中都,要么从西边绕道枫城才能抵达中都,单不说绕道之远,且说这枫城的城墙之高,城池之厚就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拿下的,更何况那里还是通往伊西的其中一条道路。
而从东边绕道就必须赶到上游的南赵村,途径从此地绕道前往中都,两地相隔百里,虽然南赵村不是城池要塞,但是此地距离伊东却是极近,稍有风吹草动难免不会被人打探到,如今伊东的态势不明,也不知是敌是友。
两地相比之下,没有城墙保护的和亭镇就成了最好的选择,虽然有伊河天险,若是兵贵神速抢占先机也未必没有战胜的可能。
退一步讲,就算在和亭与伊西灿国联军对阵,苏华也是丝毫不畏惧,因为没有什么地方比和亭更合适开战的了。
此刻根据前方右卫传来的消息,伊西和灿国的联军正在合力围攻伊国北境宣城一线,以大将军薛云为首的伊国北境军队正在全力抵抗,根据消息,伊国国君的三子苏安也在宣城,中都沦陷后国君及宗室消息全无,恰好因为苏安前不久被派往北境视察才得以逃脱,如今大将军薛云极力拥戴年仅八岁的苏安,若不是中都事态不明,恐怕苏安早就登顶君位了。
有好消息就会有坏消息,虽然伊国北境的军队战力极高,但是补给一般都依仗中都,如今中都沦陷,自然补给方面得不到补充,若是战况时日一长,宣城一线必定会因为粮草不济而全面溃败。
这是最为宝贵的时间,苏华非常认同。
因为伊西和灿国的主力部队都牵制在宣城一线,那么中都部分的军队必定不会太多,当自己在和亭站稳脚跟后,完全有时间与中都奔袭而来的联军交战,只要击溃这支军队就能迅速光复中都,以中都城的坚固来阻挡南下的伊西灿国联军也不是不可以,毕竟敌军人数众多,若想以野战击败敌军,那就非常困难,一路上苏华都在分析的战局的演变。
就在天色渐暗,大军开拔至和亭以南六十里的地方,一只飞骑来到苏华的坐骑前,那骑士一个飞身跃下战马,就快步来到苏华身前将一封密函送至。
苏华一看密函上的标记,立刻猜出是贾煜所书,忙喊道:“火把”,随行的白衣卫高举火把打出光亮,随后苏华打开密函阅读上面的内容。待看完信中的内容后,苏华面色阴沉冰冷,缓缓合上密函,说道:“好啊,又多了一笔血帐,这一次我们就一笔一笔的算个清楚吧。”
信中所言正是贾煜这些日子以来在东都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以及利用胡彪的事情。
苏华自然不会在意这伊国所谓的国君宝位,在他看来只要自身实力足够强大,才是名正言顺,其它的认可都是虚幻的,若是能用这把交椅换来伊东的军队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想到这里苏华立刻下马,唤停了一辆马车,然后吩咐亲随拿出笔墨,在马车上的寻了一个平面,然后奋笔疾书了起来,简单写了三两行,盖上自己的印玺,装入一个新的密函后,命人迅速传回东都。
看着策马疾驰而去的信使,苏华叹道:“成与不成就看贾煜的了,愿他不辜负我的期望吧。”
本来按照苏华的打算如果再多等几日待伊东与伊南正式结盟后才出兵北上的,可是如今时机成熟若等伊西灿国联军从北境脱手而出,那么等待伊南和伊东的将是倍数的敌人,也只有此时才是最好的时机。
正因为如此苏华才会选择此时冒险挥兵北上,当然了,这里面有赌的成分,万一伊东没有参战或者伊东选择和伊西妥协……苏华不敢这么去想,挥去这抹想法,然后起身上马跟随大军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