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了口气的言官,再度开喷,火力全开!
说什么,今儿早朝也得把事儿给定了。
“你们这是干嘛?”朱棣勃然大怒,“一起逼朕吗?”
要不是知道你德性,我真就信了……李青面容肃穆,拉上一众文臣,“臣等一心为国,皇上怎可如此?”
“你……!”朱棣气结,吼道:“必须得革新是吧?”
“正是!”
众官员异口同声,声振屋瓦。
“好!朕同意了!”朱棣咬了咬牙,极力压着欲上扬的嘴角,“李青,你且说说具体策略。”
“臣遵旨。”李青拱了拱手,“其实很简单,就是去掉丁税,减轻少地、无地的百姓负担,让百姓得以休息。”
顿了顿,轻描淡写道,“把人丁税的损失摊进耕地,既减轻了百姓负担,又不影响朝廷税收。”
说着,看向群臣,“诸位同僚以为如何?”
“此策甚妙!”夏原吉捋着胡须,一脸欣然。
部分没反应过来的文官也连声附和,并促请朱棣答应下来。
但大部分文官,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可话都说出去了,还能当场反悔不成?
脸还要不要了?
刚才用力过猛,现在他们想收,已经收不回来了,正在他们纠结之时,只能寄期望于武将。
他们知道,武将大多也购买了大量土地,这项政策推行,武将的利益同样受损。
谁料,武将却无一人说话。
不善言辞人设,稳如泰山!
朱棣扫了一眼群臣,叹道:“既然众卿都认同,为了黎民百姓,朕也只好勉为其难了。”
皇上,其实您不用勉为其难,三思一下也挺好的……文臣暗暗叫苦,就连部分言官的牛逼劲儿,也荡然无存。
不过,没一个人反对出声。
一来,他们刚才吵吵的太厉害了,此时收手颜面无存;二来,没有正当理由反对;更重要的是,一旦反对,传出去名声就毁了。
还会被百姓戳脊梁骨,遭世人唾骂。
都是场面人,都要脸,都寄期望于别人出头。
这些人,都是既要面子,又要里子,典型的又当又立,不过也正因如此,才能顺利颁布。
朱棣冷着脸起身,一副自己也是受害者模样,哼道:“散朝,众卿若有本奏,留折待阅吧!”
顿了顿:“李爱卿、夏爱卿、蹇爱卿,去御书房一趟!”
说罢,不待群臣行礼,气哼哼地离开了。
朱棣一走,文臣的脸色立即难堪起来,却又无处发泄,这项国策,是他们拼死拼活争取来的,能怪谁呢?
只能在心里暗骂:这波大意了。
而此刻,李青一脸光伟正形象,屹立在道德制高点,睥睨群臣:谁敢奈我何?
不敢,他们还真不敢!
因为李青代表的是正义,是绝对的政治正确,跟他过不去,纯属自毁前程。
就连一众言官也不敢弹劾他,至少不敢在这件事上对他弹劾。
甚至很多文官还装出开心模样,对李青温一顿彩虹屁,表示大明能有李青,社稷幸甚,百姓幸甚。
虽然,李青知道这些人在沽名钓誉,但,真爽!
李青团团一礼,再三表示:这都是大家努力的共同结果!
一阵场面过后,他这才去御书房。
~
御书房。
朱棣坐在御案前,小口抿着茶,看不出喜怒,小胖静立在一侧。
蹇义、夏原吉恭敬的站着,神情严峻。
内阁成员一个不在,无他,那些人不够格,区区五品秘书而已。
“微臣拜见吾皇……”李青大老远就拿腔作势,待到近前,朱棣的‘免礼’也出了口,就势一收,站在夏原吉旁边。
朱棣也没心情和李青计较这个,摆了摆手,“都坐吧!”
三人谢坐。
小胖也迎来了解放,坐在父皇身边。
朱棣沉吟片刻,看向夏原吉,“夏爱卿以为如何?”
他不问李青这个提倡者,不问蹇义这个天官,而是问夏原吉,就是因为他知道,夏原吉肯定会给他一个满意答案。
朱棣这一手很高明,事实也如他所料。
“回皇上,臣以为此策甚妙!”夏原吉欣然道,“简化赋税,能极大程度上避免不必要的损耗,既不影响国家财政,还能减轻百姓负担,实乃治世良策!”
说着,朝李青颔首,以表钦佩。
李青含笑点头,算作还礼。
朱棣抿了口茶,问向蹇义,“蹇爱卿可有信心主张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