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这天发现王明仁又上朝了,王明仁拿着大同府知府的奏折呈给了崇祯、这奏折很厚,是大同府的万民请愿折、折上有上万人的签名,他们都是为保郝仁签的字。
崇祯看了后回话道:“王大人,这郝仁虽没参与谋反。不算是阉党,但考场买取功名之事尚还没完全调查清楚,这人还是不能放的。万民折上说郝仁在大同府任职期间修建惠民水库。设坝蓄水造福一方地确是为国为民做了好事,可这功与过是不可互抵的,当年他建坝有功朝庭不也给他官升三级了吗!现在买卖功多名之案又牵出数十起,个个都在朝庭任有职,这些案件不彻底查清,郝仁的案子还不能结,这事就先往后边放放吧!”
王明仁道“这郝仁有建坝之功、平叛之功、平辽之功、拥立之功。这些功劳还抵不上一个买取功之过吗?老臣还请皇上能不以瑕而掩瑜。毕竟郝仁是块可造之才,他的才能在做官这七年来早以光芒直露,并且他拥立之功应为第一、皇上若不能马上释放他令他官复原职怕是要凉了他的心,凉了天下人对皇上的尊爱之心,臣还请皇上三思。”
吴仁杰也出道:“臣也请皇上马上释放郝大人,好使他继续为国效力、为皇上尽忠、为民谋利。”
韩忠良也出列:“请皇上释放郝大人,”
崇祯这时有些犹豫了,买取功名之罪罪不至死,再关着他确实没意义了,可放了他又不甘心,如放了他,让他官复原职他还会对自己忠心吗!自己可是把人家关了二三个月的。
他正迟疑间这阮大铖又出列了,他道:
“启禀皇上,这郝仁不能放,若是先前将郝仁放出也罢,现在郝仁的买取功名案以落实、他也招供、若再放此人恐寒了天下众学子之心,试想天下才子十年寒窗苦读,头悬梁、锺锥刺骨的苦熬时日,只为能有朝一日金榜题名,成为国之栋梁、而郝仁买取功名、视国法于不顾,投机取巧才最终登上金殿成为国之大员。现在事露还能被赦,臣敢问国法何在、朝廷选拨官员之正统何在、”
这时东林党的周廷儒也出列道:“皇上、古语讲:学的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天下学子无不是刻骨寒窗才能一朝中第、为国效力、光宗耀祖施展抱负、既便众学子苦读十年二十年也名落孙山者十之八九、郝仁贿赂考官买取功名虽罪不至死,但影响极大、若放此人出狱者正统不存,因而郝仁不能放,而且需重罚才能安天下人之心”
东林党的周延儒乃是东林党新一代的领军人物,他这一出列东林党几十名官员全部出列,都喊道:“皇上,郝仁不能放啊!”
其实东林党是早有准备的、他们不是想整死郝仁,而是要维护正统,在这群人当中,正统比什么都重要,他们敬拜的是孔圣人,一切要按孔圣人那套来办,所以他们得知郝仁以招供后便商量着要重判郝仁、以儆效尤。
这伙人是个团体,一但对一件事得成一至见解便一拥而上,现在他们是站在正统的道德法制高度上进劝皇上,当然理直气壮的,也不再怕翰林院的王明仁大学士了。
这王明仁一看这群书呆子又来捣乱、便道:“皇上,东林党人说的不错,这买取功名之事是不可饶怨,但屈原在惊世名篇(离骚)中写到: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郝仁是一个人才,虽有瑕疵、但品德忠仁无可厚非,所以免他之罪也无不可、还请皇上能不拘一格特赦郝仁”
他的话一出阮大铖便接着道:“王大学士、如你这样说天下的读书人都拘于一格就不是人才了吗?”
王明仁道:“老夫并没这样说,是你以点盖全,老夫的意思是郝仁属个例,他有功于国、也是当代之俊杰、特赦郝仁于国于民有利。”
阮大铖又道:“郝仁若能特赦,这河南学政卖功名案中还有几十位官员,现在都被确定为贿买举人,他们为官几年也没犯法,也做了于民有利之事,是不是都可以特教,”
周延儒道:“王大学士、这特赦郝仁的头子一开,怕是再堵这买卖功名之事怕是不易了,你身为大学士能不知这一点吗”
他这一句话把王明仁给呛住了,王明仁气的一跺脚道“尔等真是一群书呆子,”
这时吴仁杰道:“周大人,这郝仁是拥立皇上、平叛乱的功臣,岂能与一般官员所比,既然王大学士请皇上特散,就是因人而议都仁其功德卓越才能被皇上特赦,与那碌碌小官有何关系”
周延儒道:“吴大人,你也是监察使、管司法公证的人,怎么能这样说话,郝仁有功可奖有过必罚,这是天经地易之事,功大于过便不追纠过错的话,太祖是帝在洪武年间便不会处置那些犯了法的开国功臣了,郝仁现在是犯了国法,你若在他身上询私便是污辱司法,泻妒国法,污辱斯文,还请王大人自重。”
这周延儒不愧为东林党的领军人物,他的舌头比阮大铖还毒。
其实不怪东林党的人钻牛角,因为东林党人就是钻牛角起的家,万历皇上并立三位太子之时,东林党人连皇帝都敢得罪,磕头撞脑的阻止万历皇帝,他们只坚持正统、其它的什么也不顾,至于后来他们斗不过魏忠贤是因为天启皇帝太相信魏忠贤,几年间几乎不上朝,他们无处喊冤所以被打败。
现在皇帝就坐在尤椅上,虽然年纪不大,但人很勤奋、每日必朝。他们可以在朝堂上辩论、只要他们说的话在理便成了真理、皇上会向着真理这一方的。
周廷儒维护的是正统,为了正统他们可以连老子都不认,只认孔子,因而他们有恃无恐。吴仁杰被驳的无话可说。
王明仁这一方冷了场,东林党得胜了,崇祯这时心里很舒服,他扶植起来的新宠终于派上了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