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漠北正想放歌一曲,但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三个女同学坐在风景独优之处看山看水,小声谈笑。
“此处有娇女,何必弄琴弦?”
他们不便打扰,本想离开,但其中一位女同学大大方方地问道:“你们是哪个班的同学?”
“初一年级的新生。”林漠北回答后反问道:“莫非你们是高班的“‘大姐姐’?”
“不!我们也是矮班的‘小妹妹’。”
“哦,听说初一只有一个班,那我们就是未来的同班同学了?”
一个女同学问道:“请问你们姓什么,叫什么”
“本人姓林,名漠北;我身边的这位小学同学叫余晓葵。”
性格开朗乐观的一位女同学介绍说:“我叫罗英;她们分别叫伍梅和韦小双,都是我小学的同学。”
互相介绍自己后,几人在一起玩乐,指指点点欣赏风景。几人都羡慕这里的独特山水,谈论喀斯特地质地貌的优点。这种石山的名词是以前老师们讲到的,他们习惯叫“石灰石山岩”,因为这种石头可以烧石灰砌墙、肥地。
这里与林漠北家相隔10多公里,但地质地貌不一样。这里是喀斯特地质地貌,土是优质泥土,山是石灰岩;他的家乡岱港是大土丘和风化岩石。生产队要烧石灰,必须到6公里外的大山垭口背后去挑石灰石。
有一些老百姓是用木料做成的“公鸡车”运输。每100市斤开10分。记得有一个礼拜天,林漠北借用邻居一架“公鸡车”运输这种石头,挣了99分,相当于大人们干10左右的天手上活。
说到这里,四个人都很佩服他参加生产劳动的积极性。
罗英在石山上转悠几步,伸出拇指说:“不简单,那你对《石灰吟》一定很有感情了?”
林漠北点点头,介绍这首诗对他产出的影响……
这是明代于嫌写的《石灰吟》,讲的就是这种山上的石灰石烧石灰。这首诗在小学没有学过,林漠北是从外公口中吟咏时学到的。此诗反映的是诗人于嫌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和不怕牺牲的意志。表达诗人不惜生命,坚守清白,为社会奉献力量的远大抱负。
一想到题目,林漠北就想到了内容。他此时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此时林漠北感情复杂,慢慢步入小山制高点,敞开胸襟,遥望远方,思绪滚滚。最后,他将目光移到中学,想通过几年的学习,拔高思想境界,多为社会作贡献……
罗英慢慢靠近,有些感动地说:“没想到第一天报到就遇见你们。今后我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好吗?”
林漠北点点头:“那当然更好,朋友多了路好走。我们团结协作,共同努力。”
说罢,几个同学的手紧紧握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