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真村。
秀州城外的一处村落,因开宝年间始建栖真寺而得名。
赵构一副富商打扮,众人则是打扮不一,猛地一看好似来收购粮食的商人一般。
他领着众人站在一片开阔地上,看着广袤无垠的良田,风吹稻田的景象呈现在视线之中。
回望身后便是大运河绕村而过,一座座小桥跨河而立,与远处的稻田交相呼应,宛如走进一幅温暖而淡雅的水墨画之中。
他迎着风中飘来的稻香,心中多了几分欣慰和喜悦。
农事本来就是万事之基。
靠什么富国强兵?
靠什么开创盛世?
自然是眼前的收成,丰年可以锦上添花,灾年可以雪中送炭。
有粮在手,则可保万民之饥,可保江山安稳。
“草满池塘霜送梅,林疏野色近楼台。天围故越侵云尽,潮上孤城带月回。客梦冷随风叶断,愁心低逐雁声来。流午又喜经重九,可意黄花是处开。”
“仁宗朝进士沈括的《秀州秋日》说的便是这里吧。江南富庶确实名不虚传,良田广袤,水泽纵横,鱼米富足。”
赵构面对着此情此景,不禁吟诵起沈括的《秀州秋日》,却也蛮应眼下之景。
“官家所言非虚,秀州自古便是人文荟萃和鱼米富庶之地。这栖真村还有段故事。”
“开宝年间,一位法号宝月的和尚芒鞋来此地,见湖上汩汩水声,闻林间蝉鸣鸟语,觉得此地物产丰饶风水甚好,宜于参悟禅道,遂有感而发曰“地广境幽,绝无尘迹,足可栖真养道”,从而成就栖真之名。”
秀州知州韩鑫绘声绘色的和众人讲述了此地的由来和历史渊源,足以可见这人文荟萃并非浪得虚名。
“果然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连小小的地名都有这么一段精彩的故事!往前面走走!”
赵构双手背在后面,看见远处有个老翁正在田间劳作,正好想过去问询一番。
赵构踱步在田间的田埂之上,双手垂下轻抚着两边的稻穗,收获的感觉油然而生。
“老伯,您老身子骨挺硬朗啊,家中有多少田地啊?”赵构隔着稻田和正在劳作的老翁攀谈起来。
“老朽本来不过四五亩地,现今已有十亩之多!大官人一口官话,是来谈收粮的吧!”
老翁停下了手中的活计,一副憨厚老实的农夫模样,佝偻着身体说道。
“啊,朕,正是来谈收粮的。老伯田产增加不少啊!”
“听说朝廷搞了个什么革什么法的,官府四处丈量田地,又指令开垦荒地,这一来一回便是增了不少。”
老翁虽然已是满头白发,却依旧精神矍铄,一说到自己的田地增加了满脸的骄傲。
大宋的土地一般分为私田与官田,私田便是庶族地主和自耕农为主,官田占比较少。
只不过地主拥有的土地远远大过自耕农,并且私田以田契为依据可以私下买卖,自耕农虽然田产较少但对自己拥有土地有绝对支配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