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漫漫长路

第141章 院试

很快考场内就响起了锣鼓声,没一会儿就有衙役举着木牌来回行走。

看到木牌上用二尺高一尺宽的纸写的题目,李禾赶紧抄写了下来,趁着衙役没走又确定了好几遍。

等到题目确认无误李禾就开始在心中思考文章该怎么写了。

没等他想出具体思路答题的锣鼓声便响了起来,李禾提笔将自己的籍贯姓名全都写好,这才开始打草稿。

院试分为正试、复试两场,第一场为正试,考四书文一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并默写《圣谕广训》百数十字,于当日申时交卷。

时间紧张,李禾看着试卷上的四书题和诗赋陷入沉思

四书文的题目是“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和”,诗赋则是“赋得凡百敬尔位—得贤字五言六韵”。

李禾看到这篇四书文就想起了自己前几个月在朝廷邸报上看到的关于边关战事的捷报。

春寒之时边关和戎族发生了一场大战,虽是险胜但是这场大战也将国库的钱粮消耗一空。

看来上面对此十分头疼,已经开始在科举上让天下学子献策了。

李禾没有急着写四书文,毕竟名次如何基本就在这四书文上一定高下了。

李禾先将诗赋写了,这些年李禾的诗赋进步颇大,因此只是想了一会儿就把这首五言六韵试帖诗写了出来。

赋得凡百敬尔位

凡百登庸士,惟期左右贤。

官箴廉作首,尔位敬为先。

胜怠丹书凛,厘工素履虔。

龙光严咫尺,虎拜肃班联。

弼汝宣三徳,只台儆十愆。

寅恭时赞赞,辰告日乾乾。

枫升咸钦若,槐厅各慎旃。

缉熙崇圣学,主一悟真铨。

将诗赋作好李禾又将《圣谕广训》默写上去,一笔一划写的极为认真,等到默写完成李禾就开始专心思考这篇四书文该如何作答了。

“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和”取自《论语》的《颜渊》篇,原文如下: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意思就是鲁哀公问有若,遇到饥荒,国家用度不够,怎么办?有若说,何不用“彻”法?(彻法是周代的一种赋税制度,简单说来就是农民耕作九份私田算自己的,另耕作一份公田的产出交给国家。)

考官出题的目的,是想让考生论述民富与君富(国富)的关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
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
李青穿越明初,机缘巧合下拜张邋遢为师,一直过着清闲日子。恰逢马皇后病重,御医束手无策,朱元璋为治好马皇后,派锦衣卫寻找仙人张邋遢。无良师父率先跑路,李青被锦衣卫逮个正着,只能硬着头皮进宫为大明皇后治病,至此开启了他的大明之旅。他曾经历洪武一朝的血雨腥风,也曾卷入靖难之役的残酷战争。他看过永乐万国来朝的风华,也见过仁宣之治的繁荣盛世。他曾做过锦衣卫,也曾入阁拜相。他战过鞑靼、瓦剌,也打过倭寇。他与王
青红
皇室店小二
皇室店小二
穿越到另外一个不同时空的世界,给皇室做经营,富甲一方。匡扶天下,救济百姓。和太子做好兄弟,加官晋爵!点满发展技能,逍遥自在...
益力多乜野味
春秋战国册
春秋战国册
山是山,山非山,善是善,善非善。史即过往,继往开来,以史为纲,江湖再见。
以史为纲
我本明月仙
我本明月仙
明朝天启年间,一个只爱诗词不爱八股文的少年在人生的迷茫中只因一句天命使然而进京赶考,经过坎坷、奇遇居然考中状元,成为天启皇帝的知音、权监魏忠贤的贤弟,从此成就了惊奇、神奇、传奇的一生。
武剑
红楼士
红楼士
穿越红楼,成了宁府私生子。朝堂二帝斗风云,江湖群流百争生。辽东有狼欲吞虎,南洋倭寇不停歇。谁言神州无志士,但平不臣安众生。江山美人皆我欲,不负光阴不负卿。……昌元五年,薛家母女刚入京师,秦可卿尚未命丧天香楼,贾敬还在玄真观修道。与此同时,一名士人,为求功名,从江南水乡走出,步入这江湖天下!
王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