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群芳谱

第404章 快快长大

“钟哥儿晋升三等子爵了?”

“都晋升两三日了,的确如妹妹所言,府上一些事情还未过去,略有影响。”

“合该庆祝!”

“合该蓉大奶奶在东府摆筵,这样好的事情,也该为钟哥儿准备一份礼物才是。”

“加官进爵,人之大事。”

“更难得钟哥儿才如此年岁,就晋升子爵了。”

看一看工尺谱?

那个东西自己倒是会看,就是不是很熟练,少幼以来,琴棋书画自己也有学过。

就是近年来略有荒废。

然而,听得林妹妹后续之言,再次令宝钗秀眸微睁,别样的愕然流转,进而感慨。

那件事自己还真不知道。

哥哥也不知道,否则,他应该会说的。

府上也的确没有传开,否则,自己也应该会有耳闻,而且那样的事情,非小事。

反倒是从林妹妹这里知道了。

都进爵两三日了。

一等男爵晋升三等子爵。

非官位晋升,却是更加难得。

爵位和官位!

一个尊贵,一个权重!

一个可以荣耀后辈,可以传承子嗣,一个荣耀一生!

不好抉择。

强行分出高下?

似乎爵位胜出一筹!

因为自家祖上就没有爵位,可见难得。

三等子爵,位同一品。

先前府上的大老爷就是一等将军,论来,是等同于一等子爵的,更为贵重一些。

钟哥儿晋爵了?

这个消息还真是突然,无功不授爵,钟哥儿应该做了有功之事。

还真是有些不可思议。

无论如何,那个消息既然此刻知道了,当有准备和安排。

“为钟哥儿准备一份礼物?”

“这个……似乎还真得有。”

“我倒差点忘了。”

“宝姐姐,你说到时候送什么礼物好?”

两个小姑娘一左一右的坐在罗汉床上,临近火炉,温暖席卷,很是怡人。

刚将檀木盒子打开的林伶俐闻声,动作一滞。

宝姐姐说的有道理,该准备一份礼物的。

礼物?

准备什么呢?

“礼物?”

“自是合钟哥儿之心的礼物为上。”

“钟哥儿不缺财货,送一些黄白之物,有些俗了。”

“嗯,送一些心意之物就不错。”

“论来,府上对于那般的礼仪也都有定制,接下来也可以询问询问凤姐姐。”

送礼物?

宝钗一时间也想不好。

府上太太奶奶们是要送礼的,如今在府上住着,薛家也要送一份礼的,至于林妹妹她们?

最好彼此商量为上,毕竟更为礼数。

“也是。”

“那待会……我们去三妹妹那里?”

林伶俐灵眸闪烁。

这件事……宝姐姐考虑的很周到,自己是想要送一份很好很有心意的礼物。

毕竟,钟哥儿帮了自己那么多。

礼数!

定制!

也当遵循,否则,又有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了。

******

“可儿!”

“钟儿!”

“都来上柱香!”

“秦瓦,秦兰,你也来上柱香!”

家宴!

秦钟离开荣府之后,等待约莫小半个时辰,姐姐秦可卿已是归来。

汇合一处,没有迟疑,由着宝珠、采星她们的提前准备,便是马车驶出宁荣街,前往宣北坊。

家里。

老爹秦业难得空闲,院中一切也都清静许多,正堂的偏厅之内,祭祀之所。

里面是一些灵位,是秦家的先祖,香案上摆放着崭新的丰盛祭品,外加形体稍大的兽首香炉。

秦业立于正前方,秦可卿、秦钟次之,秦瓦和秦兰又次之,好歹也是秦家的人。

也该同乐,也能够更为热闹一些。

秦业今儿的精气神更加高涨,于父辈、祖辈的灵位前,说道一些事情,恭敬的上香。

“是,爹爹!”

换了一袭居家轻便锦绣衣衫的秦可卿点点头,从瑞珠手中接过香,近前一步,深深一礼。

将香落下。

秦钟从采星手中接过燃起的香,也是如法炮制。

秦瓦、秦兰皆如此。

“钟儿,你比爹强啊!”

秦业再次说着那句话。

以儿子现在的表现,秦业觉得自己就算现在死了,也绝对是有颜面见祖宗的。

还是大大的颜面。

因为钟儿是自己的儿子。

以后……祖宗也能够享受更好的香火和祭品。

“爹!”

秦钟笑道。

“爹爹,钟儿以后会更好的。”

秦可卿旁侧亭立,也是无尽欢喜。

“子爵!”

“哈哈,钟儿,就算你以后再无所进,也足够了。”

“这个爵位……许多人穷尽一生都挣不到的。”

“而你现在就有了。”

“如可儿所言,你以后还可以更好,一定要记住爹和你说过的,万事谨慎小心,三思而行,戒骄戒躁!”

秦业自得。

自己辛苦一辈子,奋斗一辈子,也就是一个五品官,权位寻常的五品官。

和户部、吏部的五品官没法比。

然而,自己有一个好儿子。

老来得子,上天没有亏待自己。

钟儿现在是越来越耀眼了。

“爹,我都记下的。”

秦钟深深颔首。

就是老爹不说,自己心中也有底的。

“爹爹,钟儿现在越来越长大了。”

秦可卿略有怅然。

先前钟儿没有开窍的时候,自己这个姐姐还是蛮有成就感的,钟儿的一切自己都能够操心。

现在。

钟儿变化的有些快,那就是开窍一瞬间?

以至于现在自己都几乎帮不上什么了,府外的事情,自己插不上手,读书的事情,钟儿有更好抉择。

也就只能够操心钟儿平日里的衣衫、饭食之类。

再有一二年,能够操心的更少了。

“早晚都要长大的。”

“爹爹都这么大了,他提前长大一些,爹爹走了之后,也能够放心一些。”

“可儿,真有那一日,你也多多叮嘱他。”

秦业也有这般感觉。

好端端的。

仿佛一夜之间,自己的儿子就长大了。

有时候秦业都在想……那是不是自己的儿子?

嗯,那一点还是可以肯定的。

而且,儿子长大的的确有些快了,自己都没有反应过来,他就是三等子爵了!

更有挣下那么多的家业。

自己呢?

秦业有些无言。

“爹爹,您又说哪里的话了。”

“钟儿可是小神医,有他在,您一定可以长命百岁的。”

“以后钟儿娶亲,还要您多多操持的。”

“甚至于钟儿的孩子娶亲,也要您操持。”

秦可卿秀首轻摇,很是宽慰着。

爹爹的身子,自己也有时常问钟儿的,钟儿所言无碍,而且近月来调理的很好。

既如此,自然可以长寿。

“果有那一日,上天就真的厚待于我了。”

秦业不敢奢望活一百岁,只要能够让自己看到钟儿好好的成家立业,就真的心满意足了。

“爹!”

“有我在,您一定福寿安康。”

秦钟一礼。

……

……

“钟儿,你办的那份报纸越来越好了。”

“工部之内,每一日都有定许多份的。”

“其余衙门行署估计也差不多,毕竟……陛下都是天天看的。”

“钟儿,你写的诗词真好。”

“真是难为你如何写出来的。”

“我与同僚酒楼闲暇喝酒之时,你的诗词都有传唱,为父与有荣焉!”

提前的准备,府中的厨娘竭尽全力,做出一大桌子菜肴,同宁荣二府的菜肴自是不如。

然……今日吃的是喜悦。

秦业轻抿一口酒水,看向儿子,越发……没的说,实在是自己都觉钟儿身上也没啥需要时时提点的。

许多事情,一点就通了。

太省心了。

奇思妙想不少。

京城日报就是这个月最显眼的了。

连宫中陛下和上皇都在看的报纸,你看不看?

必须看!

“京城日报还好。”

“其实……上面许多版面的内容都是消遣居多,于衙门行署有用之言鲜矣。”

“小说文字,不为大道。”

“诗词歌赋,也是小道。

“还有三教九流的一些杂闻趣事,也是新鲜为主。”

“爹爹以为……在报纸版面上落下一些朝廷新闻如何?”

吃着面前的一份炒豆芽,这个不错。

先前还在府中的时候,自己就猜出……炒豆芽这个素菜绝对是胖厨娘拿手好菜。

听得爹爹对于京城日报的夸赞,秦钟给于接受。

毕竟。

那样的一份报纸,看着的确不错,基本上所有的内容都有涉及,而且,每日都是崭新的。

只需要两文钱,就能够看到京城内外的众生之事,绝对物有所值,绝对物超所值!

如今的京城日报,在秦钟看来……多倾向于一份娱乐性较强的报纸,时政性很弱。

很弱!

要不来点时政?

又怕触碰忌讳!

毕竟朝廷时政新闻……任何岁月都是需要谨慎的。

就是不知道爹爹如何看!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国:开局获得霸王传承
三国:开局获得霸王传承
(系统+体穿+多女主+非召唤)杨凌愣愣的看着自己面前摆着的破碗!里面有三个铜板!杨凌有些懵!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过是在地摊上花了三块钱买了这么一个号称古董的破碗,怎么就到了这里?
人生如戏354
大秦:传授屠龙术,嬴政求我当帝师
大秦:传授屠龙术,嬴政求我当帝师
(种田文、大秦、屠龙术)赵凯穿越大秦,成为鹅城县令,完成鹅城第一个五年计划,将鹅城打造成成了大秦商业中心……嬴政东游,意外到达鹅城,开局收获世界地图、成为蜜雪大秦加盟商、抽水马桶代理者……不久之后,赵国发生大地震,天下动乱,大秦东出时机已至,嬴政三顾茅庐,邀请赵凯出山,担当大秦国师,传授嬴政父子帝王屠龙术!
黑大帅爱吃猫
瞎子演的太好,夫人问我还要不要
瞎子演的太好,夫人问我还要不要
故事要从1924年,末代皇帝被赶出宫的那个冬天说起。我长生千年的师傅羽化登仙,临终前师傅将长生秘诀传给了我,让我下山入世,去京师继承财产,告诫我医者当有仁心,悬壶济世才能积攒功德,又说乱世人心不古,宁可做半世枭雄,也不要为一世仁君,若我心怀家国安危民族大义,当扶社稷之将倾,若我心怀野心,则要有驱除鞑虏还我华夏之志,若我只想安稳度日,也得洞悉人性,人情世故比打打杀杀高明百倍,如若胸无大志,可游戏人间
浊酒醉余生
拒绝摆碗,我助兄长建大明
拒绝摆碗,我助兄长建大明
元末怀远,朱元璋与少年拜兄弟,从此洪武皇帝如虎添翼。立门户,杀元贼,渡长江,定应天。谈笑间陈友谅,张士诚之辈灰飞烟灭。建大明,立伟业。下面请陛下义弟唐巍讲几句:最近因一些私人问题占用了公共资源,我深表歉意。首先,我对小明王的事情深表遗憾,毕竟我什么也做不了。其次,各位记得去文华殿领取今年的KPI考核。最后,新的试验田、机械厂和大航海项目需要一批志愿者,报名的请到国子监,从九品待遇。有人问:您是大明
键中仙
穿越赵云,从山大王到千古一帝
穿越赵云,从山大王到千古一帝
主角穿越到东汉末年,成为年仅十七岁的赵云。凭借一腔热血,以及前世的记忆,赵云做了好几件利国利民的大事。然而,东汉王朝已经腐朽,世家豪族无法无天。赵云未得功赏,反而成了通缉犯!赵云怒而聚众造反。他带着数万穷苦百姓,来到凉州南部的一个偏僻山谷。他在这里称王建国,定国名为。夏国南征高原,北收凉州,西征西域,东进关中,急速壮大。夏国每天都在高速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董卓领导的旧汉,刘焉领导的新汉,都决定摸
月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