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登基以来每每处理起国家事务总觉力不从心。
这群大臣大部分是武将出身,上阵杀敌那是个以一抵十,现下论起时政,相当的头疼啊。
从一个大团体升级成一个国,内里就显得有些不足了。官家与大臣们商议加开科考吸纳人才,为朝廷延续新鲜的血液,提供更多的机会。
于是官家下令:着令今起加开科考!
这可乐死了寒窗苦读的书生,无需再等上三两年了。也愁死了平日里只知风月的“才子”们,‘才子’们原想着明年再下苦工,哪知现在却要开试了。
这年八月刚过,汴京城明显的比以往拥挤起来。此刻,有一名明州考生正北上往汴京而去。原来他是明州府下辖崇寿镇人,因着老父亲有着造船的手艺,在镇上也是小有名气。
男孩名叫苏钰珩,自幼机灵乖巧,聪明伶俐。
苏钰珩从小在海边长大,虽说家底尚可,可到底只是个海边小镇。崇寿镇上不大,从头走到尾也用不到半个时辰。自小阿爹便与他说,长大了要考取功名,出去见识更广阔的天空。
苏钰珩不懂!
三岁的苏钰珩问阿爹:“阿爹,天空很大吗?”
阿爹回答:“很大。”
六岁,从私塾回来的苏钰珩对阿爹说:“阿爹,今日夫子说崇寿镇外还有明州府,明州府外还有其他州府,由很多很多州府组成了大宋。阿爹,大宋很大吗?”
阿爹回答:“很大!”
苏钰珩:“比天还大吗?”
阿爹一边打磨手上的模型一边回答:“夫子教导的你忘记了吗?天;地;人。这天排在第一位,地在第二位,人最末。”
又过了几年,苏钰珩以十岁之龄参加县试,取得了童生的好成绩。
阿爹对他说:不要骄傲自满。有些人十岁中童生,到老了还是童生。
十二岁,苏钰珩成了崇寿镇远近闻名的秀才!原因无他,只因他是崇寿镇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秀才!
一时,风光无两。
阿爹又说:不要在意外界的评价,苏秀才不过是一个称呼。天下有很多个苏秀才,张秀才,李秀才,王秀才······
苏钰珩很想反驳阿爹:可崇寿镇只有一个苏秀才!
但他深知阿爹的秉性!谦卑。是阿爹一直以来的教导方式!
苏钰珩想:或许是中了秀才之后心态确实发生了变化,又或许自己确实天生逆骨。自从几年前母亲去世,与父亲的关系,便越来越变淡了,只是进出的时候互相问候。
这日:崇寿港新造的大船要入水测试了。码头上人声鼎沸,光是供品便摆满了三大桌。穿着官服的大人们正在虔诚的祭天,拜海神。百姓都来到港口观望,里里外外围了一层又一层。
苏钰珩是崇寿镇上唯一的小秀才,有幸观摩了这场盛宴。
祭祀完毕,在水手们一阵阵的号子声中,历经多年打造的大船第一次入水。作为船只设计成员之一,苏父自然是要登船的。
临上船前他将苏钰珩拉到一边:“珩儿,照顾好自己,为父几日就回来了,万不能偷懒落下功课。”
这是父亲每一次出门前对苏钰珩的叮嘱。平日里苏钰珩只会乖声回答:是。父亲!今日却好生作揖,对着父亲一拜:“阿爹放心,孩儿等您功成归来。”
苏钰珩心里是骄傲的,这艘大船能建造起来有父亲的一份力,他为父亲感到自豪。
苏父满意的点点头,转身上船。这一转身,苏父便再也没有回来。
船只试航三天后,在深海遇见了大风。船大吃水深,原也无事。可临近傍晚的时候眼前飘来一艘渔船,渔船已经千疮百孔,船上的几人在不停的挥手求救,其中一人已经奄奄一息。风雨太大,放下去的绳子始终摇摆不定,加之小船上人已经精疲力尽,一时也不好施救。
众人商议后决定安排一人套上浮环下去将人一个一个的吊上来。
苏父认得船上那几人,那正是他丈人村子里的渔民,于是自荐下水施救。整个过程非常顺利,最后一人也已经拉上去了。这时的苏父已有几分疲惫,他好不容易爬到竹筐里,还没来得及将身上的绳子固定好,一个大浪卷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