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他晋国公家大业大啊,看来这天下,早晚得姓张啊。”
“陛下!”内侍官吓得赶紧跪在了地上。
好在整个书房内没有别人,要不然,刘协这句话,恐怕会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行了,起来吧。”刘协喃喃道。
内侍官心有余悸的起身,小心翼翼的走到桌前,低声提醒道:
“陛下,入秋了,夜里凉,赶紧趁热把甜汤喝了吧,也好暖和暖和身子。”
刘协将目光看向桌上,还在冒着热气的甜汤,
端到手里,舀了一勺,放入了口中。
一边喝着甜汤,一边问道:
“太傅那边可有什么消息传来?”
内侍官摇了摇头。
刘协深吸一口气后,缓缓呼出,然后将汤碗放在了桌上,叹道:
“这晋国公也封了,那些个诸侯怎么也没个动静呢,荆州的刘表,南阳的刘备,朕的皇叔,他们在干什么!”
内侍官低着头,不敢说话。
亦就在这时,
一个小黄门推门而入,脚步匆匆的来到内侍官的耳边,低语了几句。
内侍官神色一动,赶紧朝刘协道:
“陛下,太傅马日磾求见。”
“让他进来吧。”
随即,
内侍官朝身边的小黄门微微颔首,小黄门会意后,又脚步匆匆的向外面走去。
片刻后,太傅马日磾走了进来,行完礼后,
开口道:
“陛下,荆州和扬州那边来消息了。”
刘协眼眸微眯,并没有因此而表露出任何的喜色,只是淡淡的问了一句:“他们是个什么态度?”
马日磾面带难色,叹道:
“陛下,刘表来信说,孙策的江东兵屡犯荆州,恐没有精力北上,不过他也说了,若是陛下需要,他可派驻守南阳的刘备领兵前往洛阳勤王。”
“那刘备怎么说?”
“刘皇叔倒是愿意举兵勤王,只是希望在张昊二次北伐时出兵,这样一来,胜算便会多几成。”
刘协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称赞道:“还是朕的皇叔可靠啊!”
紧接着,刘协又问道:
“皇叔麾下有多少兵马?”
马日磾面带尴尬道:
“大概两万左右,刘备在信中也说了,刘表曾答应他,若要举兵北上,愿借一万精兵于他,以助声势。”
刘协闭上了双眼,暗叹道:
“那也才三万兵马,这洛阳城内就有两万守军,附近的关隘还有兵马驻守,刘备的三万兵马太少了!”
“陛下所言甚是,为今之计,也只能等等看了,臣已遣使再去扬州面见孙策,但愿孙策能以大局为重,与荆州休兵戈,整军备战,待张昊二次北伐时,
再与刘表和刘备一道,举兵北上,勤王救驾。”
刘协面露苦涩,点了点头,怅然道:
“朕知道了,其他的,就按太傅大人的意思去办吧。”
马日磾眉头一皱,抬眼看向刘协,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刘协开口打断道:
“朕有些乏了。”
说完,
刘协缓缓抬起胳膊,在内侍官的搀扶下,缓缓起身,然后离开了。
只留下一脸愁容的马日磾,驻足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