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从何太后妹夫开始
- “挟太后而令诸侯,掌天下之柄”!灵帝驾崩两月余,宦官士人争不休......“天”字级杀手穿越到何太后妹夫的身上,刚出场便掌控何太后.....宦官乱政、何进专权、董卓祸京,且看张奉如何在腥风血雨的洛阳城内,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铁血王朝!马踏荆州,剑抵江东,武将我要收,美人我也要......!
- 青梅煮酒吃牛肉
![三国:从何太后妹夫开始](/static/wap/nocover.jpg)
听完郭图之言,逢纪三人也都不知道该如何驳斥了。
不得不说,郭图的文采着实让人叹服,不仅引经据典,还将如今的局势分析得明明白白,更是将大义硬生生的扯到了袁绍这边,
就好像袁绍不主动出击,就是不义,就是不遵循天道一样。
当然了,
北征之事,本就是袁绍的心意,
不为别的,为的就是一雪前耻,毕竟在之前与张昊的两次交锋中,袁绍都是吃亏的一方。
如今,
自己联合曹操的兵力共有十五万,比张昊的十万兵马还多了不少,况且张昊的兵马并未完全汇集与一处,而自己的兵马早就集结完毕了。
若能将张昊的冀州军和青州军逐一击溃,将极大的打击张昊的军心士气,不仅如此,还能将冀州的钱粮劫掠一空,从而壮大自身。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是一次绝佳的良机。
“我心意已决,打算即刻出兵北上!”
三日后,
逢纪、审配、辛评三人再度向袁绍进言,劝说袁绍不要北征,
袁绍大怒,令人将三人赶出了府衙。
许攸、郭图两人趁机进谗,称逢纪在军中的威望太高,许多将领对其都颇为信服,一旦逢纪联合军中将领对主公进言,势必会影响军中士气。
于是,
袁绍便将逢纪关押了起来,同时还让审配和辛评负责粮饷的筹措,一旦没有在既定的时间内筹措出足够的粮饷,军法从事。
…………
二月,
袁绍、曹操引兵十五万率军北上的消息传到了正在赵郡邯郸,张侯爷正在兵器工坊内视察工作。
得知此事后,
张侯爷立刻带着力士营黑甲,昼夜兼程,以最快的速度,赶回了黎阳。
由于张侯爷骑的是火流星,在马力上自然是能够日行千里的,可一众力士营黑甲们,因为马力的原因,自然是被张侯爷甩在了后面,可见张侯爷是真的着急了。
好在这里是冀州,境内的山匪贼人早就被清理干净了,有军纪司在境内反谍,敌方实力很难进的来,就算能进来几个,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来,
所以,
张侯爷也就放心大胆的赶路,也不怕遭到歹人的刺杀。
回到黎阳后,已经是深夜了。
也顾不上众位将领是否已经休息了,赶紧让人在城楼上击鼓聚将,张侯爷要召开军议大会,黎阳城内,偏将以上者,全部参加,
同时,直接下达了四道命令:
一,黎阳城内的青壮,全部编入辅兵序列,由张辽和朱灵亲自督训;
二,让燕县的胡骑军立刻渡河北上,保证黎阳后方粮道的同时,尽可能的将魏郡储备的粮草运往黎阳;
三,城内所有工匠开始全力打造床弩、投石器;
四,将以黎阳为中心,方圆十里内的树木全部砍伐,以做器具的材料和檑木的准备;
这四道命令是张侯爷在回来的路上想出来的,并未与荀彧、沮授、戏志才三人商议过。
四道命令下达后,
在座的文武,脸上都露出了凝重之色,当然对于个别将领来说,倒是玩味儿的用舌头舔了舔嘴唇,眼眸中还透露出一丝欣喜和激动。
袁绍北征的消息是密侦司潜伏在袁军中的密谍送出来的,由专门的游枭送到了沮授的手里,沮授自然是不敢将此消息在黎阳公开,而是与荀彧、戏志才商议后,派快骑日夜兼程的送往邯郸。
由于黎阳城内只有万余兵马,以荀彧和沮授的心思,自然是想着放弃黎阳,退守魏郡,等待冀州军和青州军抵达后再度反攻,
用张侯爷的话来说,这就叫以空间换取时间,玩儿的就是一个大纵深战略。
所以,荀彧和沮授在得知袁绍北征一事后,并未做出实际的举动,因为是撤还是坚守,都得由侯爷定夺,他们虽然是军师,但在侯爷没有让他们全权定夺之前,他们可不敢越俎代庖。
从上面的四道命令可以看出来,袁绍应该是要主动北上了,而咱们的侯爷并不打算放弃黎阳,而是要在黎阳打一场防守战,
否则,
为什么要打造床弩和投石器呢,为什么要将方圆十里内的树木全部砍伐掉呢。
目的已经很明显了。
虽然早就听闻袁绍和曹操在兖州的兵力有将近二十万,就算不是全部北上,至少也会有个十余万人吧,
此时的黎阳城内也就万把人,对于在座的诸位将领来说,他们一点也不担心,因为城内聚集了足足八位将领,他们都是能独领一军且有军功在身的,
现在最大的问题不外乎就是城内的兵马很少,但是又如何呢?
兵马少,难道侯爷不知道?
侯爷肯定已经有把握了,否则也不会下达坚守的命令。
被寒风吹得脸颊通红的张侯爷,嘴角都有些干裂起皮了,泰然的坐在首座之上,
目光扫视下方的众将领,
开口道:
“此战一开,请诸位助本侯留下袁绍的首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