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大反派

第142章 侯爷遇刺

“呼……”

荀彧不由的长舒了一口气,这仗打到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

侧头看向自家侯爷,见其并未因这场仗的胜利而表露出丝毫的喜色,不由感慨道:

“侯爷,这仗打得,让人叹为观止,荀彧甘拜下风。”

站在荀彧的角度,若侯爷没有提前对函谷关一役做出预判甚至是布局的话,他自己是不信的。

换句话来说,

侯爷在决定带着兵马离开洛阳前往函谷关时,便已经对函谷关这边的战事有了一定的构想和布局,

其中不仅有对董卓性格的分析和预判,也有对双方兵马的长短,军心的掌握,同时也有对函谷关地理位置和周围地形的利用,

如此,

才会将这场仗打胜。

说的再直白一点,张侯爷一开始就知道这场仗应该怎么打,

本来兵力是处于劣势,能做的也只能是被动防守,但自家侯爷偏偏打出了势均力敌,不,甚至在手段的运用和整体的气势上处于压制董卓军的局面,处处牵着董卓的鼻子在走。

听到荀彧恭维的话,

张侯爷含蓄一笑,微微的摇了摇头,悠悠道:

“函谷关一役只是收服凉州的第一步,接下来就该先生出场了。”

灭掉董卓和马腾军的主力,不过就是将上一顿没有洗干净的锅碗瓢盆洗干净罢了,

接下来,才是烹煮煎炸,然后上热菜。

荀彧自然是知道自家侯爷心中的盘算,西凉乃苦寒之地,民风彪悍不说,当地又有多族混居的情况,极为排外,

若是带着中原的兵马前去收服各郡,就算能将他们打服,但也很难治理好,

还不如从西凉人中选一位有较高声望之人代表朝廷前去凉州安抚各族和当地百姓,既能减少麾下兵马的伤亡,还能施恩于人,收拢人心。

荀彧思来想去,觉得马腾或许是最好的人选。

自家侯爷刚刚唱完黑脸,那这个白脸,自然让自己来唱最为合适了。

“侯爷,征西将军马腾,马寿成,名镇羌胡,声闻夷夏,若能将其招揽过来,替侯爷招抚凉州各郡,或能一举平定凉州。”荀彧沉吟道。

张侯爷咧嘴一笑,颔首道:“本侯正有此意!”

…………

“都给我老实点!”

“每人半张面饼,一碗菜汤,不许抢!”

关城内,

张昊军的甲士们站在高台之上,看着街道上排着队列,卸去甲胄兵器的西凉降卒,高声怒斥着。

然而,

就在这时,

有一个蓬头垢面的降卒没有像其他降卒那样急不可耐的去领面饼和菜汤,而是直接从侧面,扑向高台,

高高跃起之时,将一名站在高台边缘的弓弩手给拖了下来。

此人身手矫捷,迅同猎豹一般,让周围的甲士来不及反应,

“砰!”一记肘击将甲士击晕,

然后从其手里夺下弯弓和箭矢,一边借助高台纵身跃起,一边张弓搭箭,于半空中瞄准百步开外的白袍青年。

“嗡!”

一箭射出,带着破空之声。

已经被力士营甲士举着盾牌簇拥着的张侯爷心里忽地一提,脚指头都抠紧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身处中间高台上正在巡视左右的徐晃直接将手里的长柄斧从肩膀上挥了出去,于半空中和箭矢相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洪武元年,穿越而来的张异随自己的父亲,龙虎山天师张正常进京面圣,皇帝夺了龙虎山天师位,却以另外一个身份将预言过未来的张异留在京城。父亲抑郁而归,临走前求张异拿回龙虎山的天师位,却不曾想这个孩子未来,会彻底改变这个数百年的王朝。他当着皇帝面说朱家的官狗都不当,也用一张世界地图点燃过皇帝的野心,忽悠他将朱家的子孙送往全世界。他和太子交过心,也教过太子妃怎么生孩子。与刘伯温论过道,教衍圣公屠龙术,怎么屠
东鸭西楼
带着基地回大唐
带着基地回大唐
曾经的特战队长陆辰穿越了,带着一个战略物资仓库基地穿越的,穿越的还是唐朝,这不得大展拳脚一番,为后世打下偌大的基业?最主要的目的是给自己留下一个印记,最起码一千年后的队员能看见自己的坟!陆辰:“老程,这事能行!你信我的!”程咬金:“我信你个鬼,上次信你的,老子差点在黄金洲没回来!”陆辰:“我怎么听说你在黄金洲定居了?”程咬金:“我没有!别瞎说!不可能!俺老程不是那样的人!陛下,你要信我!”
阴影里的沉默
我助大唐盛世天下
我助大唐盛世天下
武德八年,玄武门之变还未发生。苏彦穿越成一介书生。本想以文安天下,何奈突厥来犯,手持利刃,纵马沙场。至此提笔乱文坛,挥剑斩乾坤。“系统,商量个事,能不能再给点东西?”“你也太不要脸了,都快满配了!”“额,咱们商量下。再强一丢丢行不行”
染不尽余温
朱棣巡查后,硬说我小小县令要造反?
朱棣巡查后,硬说我小小县令要造反?
徐子麟穿越大明,却成了山沟里的一个穷酸小县令,他不甘现状,利用十年时间把蓬莱县打造成了人间仙境。却不料在十周年县庆之际,朱棣突然到访.....“陛下你听我狡辩,我真的没想造反啊!”
零号硬币
大明:夭寿了,我竟拉着老朱造反
大明:夭寿了,我竟拉着老朱造反
苏辰穿越到大明洪武,开局就遇到了一个老愤青。老愤青刚开始,看不惯苏辰的一系列行为,哪怕吃个饭,也要逮着骂一顿。可骂着骂着,就感觉这老头子颇有军事头脑,一言一行是个领袖风范。而他的儿子,具备政治头脑,朝廷利弊他一眼洞穿。苏辰动心了,不计前嫌道:“老头子,你父子二人跟我混吧!我们一起造反,推翻老朱!”老愤青父子二人面面相觑。半年后,苏辰还未起兵,十万大军疾驰而来,将军看着老愤青,高呼道:“陛下,何故造
剑起六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