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
- 李青穿越明初,机缘巧合下拜张邋遢为师,一直过着清闲日子。恰逢马皇后病重,御医束手无策,朱元璋为治好马皇后,派锦衣卫寻找仙人张邋遢。无良师父率先跑路,李青被锦衣卫逮个正着,只能硬着头皮进宫为大明皇后治病,至此开启了他的大明之旅。他曾经历洪武一朝的血雨腥风,也曾卷入靖难之役的残酷战争。他看过永乐万国来朝的风华,也见过仁宣之治的繁荣盛世。他曾做过锦衣卫,也曾入阁拜相。他战过鞑靼、瓦剌,也打过倭寇。他与王
- 青红
废除匠户制度,成立大明工业总会、大明皇家技术院的提议最终还是通过了。
虽然以丁绍轼丁阁老为首的保守派一直坚持反对,但他们这一拨反对派在朝堂上只是少数派。因为这个提议是天启皇帝亲自提出的,光是这一点,武官们就没人提出反对意见。
皇帝几乎天天在亲自练兵,在军队中的威望一天天的见涨,勋贵和武将都很明智的站在皇帝这边,反正他们本来跟文官们就不是一路人。
朝堂上的文官,现在派系很多,顾秉谦、朱延禧、丁绍轼、施凤来、王永光等人都是大佬,各自身边都围着一帮人,还有一帮清流言官跟在黄克瓒黄老大人身后。
当然,除了有派系的,还有部分官员属于散户,无党派,不结盟,这些人自然是追随皇帝的,已经是无党派人士了,再不跟着皇帝走,是不可能在朝堂上混下去的。
近来在天启朝崭露头角的实干派,人数也不少,他们是以工部尚书徐光启为领头人,只有他们这些人从本质上是赞成皇帝这个提议的。
这一年多时间,由于天启皇帝的信重,徐光启提拔了一批实干型官员进入工部。
朝堂上原来一帮打酱油混日子的,现在也转变为实干派了,因为这是天启朝目前的主旋律,即使不是真心赞成的,也不敢当面唱反调,怎么着也要把自己包装成实干派。
这就是皇权的强势,皇权的神圣,真命天子,君权神授。
即使是这些还在坚守儒家思想的少数派,也不能否定君权神授,他们只是为了理念而坚守,孰是孰非,无法一概而论。
但是朝堂上的权力斗争是很残酷的,他们这些不符合主旋律的,大概率会在争权夺利中败北。
丁绍轼也是天启朝十八重臣之一,但他却在这次朝会上带头反对天启皇帝的提议,大伙看在眼里,明在心里,这丁阁老留在内阁的时间恐怕不多了。
奇怪的是,事后天启皇帝并没有为难丁阁老。
皇帝最想做的是,让这件事迅速得到落实,而不是搞权力、人事斗争,再说这个提议能在朝堂通过,不一定能在各省各地得到落实。
毕竟让那些工匠登上大雅之堂,是所有读书人都觉得膈应的,即使能评选上院士的,是工匠中的牛人、宗师都不行。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就是这么牛逼,要是东林党还在朝堂上呼风唤雨,这件事早就被他们搅黄了,让百八十个文官跪在你面前集体请愿,直白一点叫做逼宫,就问你皇帝怕不怕?
可现在的朝廷呢,内阁首辅顾秉谦是个没有立场的,或者说皇帝的立场就是他的立场,号称帝党第一人,舔起皇帝来,比万历朝的软骨头首辅申时行还要舔。
次辅朱延禧原先是保守派的头面人物,可这位贪恋高位和荣誉,被皇帝那一次次的鞠躬行弟子礼、尊称为师给架上去了,虽然没有当上首辅,可皇帝离开京师一个多月,可是将朝政都交托于他的,这份尊崇,在整个大明都是无与伦比的,夫复何求?
皇帝是弟子,弟子的事就是老师的事,师生一体,这还让朱延禧怎么去坚持保守派立场,何况他以前早就背叛过保守派了,再背叛一次又如何?
再看看施凤来、王永光、徐光启、黄克瓒、张瑞图等大佬,他们都不是傻子,看到朝廷局势在天启皇帝的努力之下一步步变好,大概率是会支持皇帝的。
所以现在的朝廷,天启皇帝的意志不说百分百得到执行,百分之九十总是有的。
皇帝之所以没有为难丁绍轼他们,一是他知道丁绍轼是对事不对人,这人心里还是以国为重的,只是理念不同而已;二是根据他从现代世界看到的历史,丁绍轼寿命不长,要不是他对这些朝廷重臣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视,命御医每个月给他们检查身体,有问题及时医治,恐怕已经不在了。
天启皇帝特意写了一篇名为《海纳百川》的文章,明发在朝堂邸报上,文中阐明:海纳百川,方成就其浩瀚,朝廷可以容许存在不同政见者,正是因为各种不同政治理念的存在,才会有争论,有辩驳,有竞争,也会有比较,有参照,有监督,这样的政治状态才是合理和健康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