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聊着,天启皇帝忽然对天津的造船业有了兴趣。
“李爱卿,天津能造大海船吗?就是三宝太监下西洋的那种大船。”
“回皇上,造肯定能造,只是现在的成本比当时高了许多,造价很高,而且去远洋的船队需要很多艘大船组成船队,总数是一笔巨款,以朝廷的财力恐怕很难负担。”
李邦华的语句中已经在婉劝皇帝不要搞这种大动作。
皇帝听出了意思,笑了笑说道:“朕现在肯定没有这个打算,至少要等消灭了建奴,朝廷财政有足够的余钱,才会有这个计划。”
李邦华觉得皇帝年轻气盛,有点冲动,比如这次亲自去赈灾,在所有的大臣看来都是冲动了,但皇帝心怀百姓,干的又是正事所以又不能说他是在胡闹,比起大明朝之前胡闹的皇帝,这位算是正常的,而且近年来的执政能力可圈可点。
听了皇帝对造船的看法,又觉得皇帝还是有理智的,,但其理智中又透露出强大的自信。
他不知道皇帝训练的教导营是什么情况,在他看来,虽然现在围困建奴的效果不错,但离消灭建奴还是任重道远,凭心而论,建奴的战斗力还是超过大明的军队许多。
像他这样一直在一线做事的官员,且年过五十,相对理智,能看清现实。
皇帝也没和他争辩此事,这种事做成功了就行,根本不需要多说。
船行至天津后,李邦华告别皇帝下船回天津城,皇帝的船队继续沿着大运河南下。
天黑以后,船队靠岸休息,此时行船依靠风帆,晚上不容易控制船帆,安全没有保障,皇帝也没有要求船队日夜赶路,毕竟这个时代没有这个技术条件。
这次远行,对教导营确实是个考验,在荒凉陌生的野外,如何保证己方的安全,是需要动一番脑筋的,皇帝没有多管,这些事都交给卢象升、孙传庭他们负责,不让他们经历困难,他们永远不会成熟。
虽然运河上有水匪盗贼,但这支船队这么大的规模,而且挂着大明的军旗,这些匪盗肯定不敢来惹事,此时也没什么农民起义,所以船队的安全没有问题。
晚上海兰珠肯定是跟皇帝住在一起的,她白天听了两人的谈话,晚上就央求着皇帝帮帮她大哥。
皇帝笑着对她说:“爱妃,建奴短时间内肯定打不下漠南蒙古的,明年夏天,朕就会御驾亲征,定要歼灭建奴,到时候朕会帮你大哥占据更多的地盘,帮助科尔沁发展壮大,但你也要劝你大哥心向大明。”
海兰珠笑着答应:“臣妾一定会劝大哥跟着大明走的。”
“如果林丹汗是个雄才大略的大汗,他就能联合众多蒙古部落击败建奴,可惜这个林丹汗是个好大喜功的,是个草包,这才让建奴这么欺负蒙古人,如果将来有机会,朕不介意扶持你大哥做漠南蒙古的大汗,不过这些事情现在还不能说,以后看机会吧。”
海兰珠觉得皇帝对她真好,心中感动,腻在皇帝怀里扭动着娇躯,明显是情动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