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崛起之纪元

第二百五十八章 攻城塔

翌日,韩信在率领秦军各级将校,再送别白伦之后。就当即下令,秦军开拔,准备一举收复楚国全境。

而剩余的楚国城池,见秦国大军过境,纷纷开城投降。

一个月之后,陈楚之地,尽归秦国。这消息一出,天下诸侯纷纷震动。

这秦国鲸吞两国,前前后后,不过三月,就横扫陈楚。

现在秦国疆域,在众多诸侯之中,也算是最为庞大。东连吴国,北接魏国,南临南海,西据北胡。

整体实力,已经超过了任何一个诸侯。这其中,魏国跟吴国最为紧张。

因为若是秦国继续拓张,必定会跟这两国产生摩擦。

这让魏吴两国忧心不已,因为他们现在都不清楚,这秦国,究竟是想拥周还是反周。

困龙关,魏晋之战,已经进行了差不多快一年了。

魏晋两国,在困龙关展开了多次攻防。但都是互有胜负,魏军始终攻不破晋军的防守。

现在的魏国,已经三面作战,三处战场都是僵持,没有一处能够取得突破。

这让原本雄心勃勃的魏度,有了一些烦躁。

“滚蛋!孤要尔等有何用!”魏度坐在主位之上,对着帐中的诸将,厉声骂到。

众人不敢反驳,他们也知道,现在这仗打的憋屈。

他们用尽了办法,但是晋军一直死守困龙关不出。

而上将军司徒超,联合齐国也久久不能打开吴国的局面。

吴国靠着他们的水师,死死的挡住了魏齐两国的进攻。

最惨的是魏国境内的战斗。因为魏国主力攻伐晋吴两国,导致国内兵力不足,被赵国突袭。

虽然公子婴紧急招募了一批士卒,前往对抗赵国,但是依旧处处被压制。

若不是齐国派出援兵,恐怕此时卞都已经被赵军攻破。

魏度看着帐中沉默不语的众人,心中越发的烦躁。

“都哑巴了?孤是要你们想个对策,而不是让你们在这里发呆!”

“王上,其实现在的战局对我魏国来说,并不是很糟糕。”这时,魏国大良造公孙彦说道。

“你这话何意?”魏度问道。

“启禀王上,现在出去秦国之外,大周其余诸侯皆是投入全部兵力,相互攻伐。”

“且不说秦王现在就是想坐山观虎斗,然后他在借机做大。”

“所以,秦国不会轻易出兵。”

“剩下的,就是看其余诸侯王,谁能先打破僵局。谁就占据了主动。”

“而秦王,定会落井下石,而不会雪中送炭。”

“所以,只要我们能够率先打破僵局,秦王必定会出兵伐吴。到时候,晋吴两国必定雪崩。”

魏度思考一阵后,问道“你怎么就确信,秦国会在我魏国取得突破后,会加入到我们,而不是加入到大周阵营?”

听到魏度的话,公孙彦走到行军地图前,说道“王上请看。”

“此地乃是困龙关,而这就是我魏国与秦国的边境。”说着公孙彦在地图上画了一条线。

“如果秦国有意帮助大周,那他就应该在赵国刚刚出兵之时,就跟着一起出兵攻打我魏国。”

“这样,燕国会恐惧大周势力,就不会出兵。”

“而秦赵两国就可以南北夹击我魏国,魏国必败。魏国一败,齐国也会荡然无存。”

“这样才是对大周最好的做法,但是,事实上,秦国却在我魏国最危急的时刻,去攻伐陈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抗战之逐寇兵团
抗战之逐寇兵团
起初,没有人在意那场灾难,那仅仅是一场战败、一次屠城、一回革命、一个时代的更迭……直至它与每个中国人息息相关。东瀛日本,正不断崛起扩张,他们蚕食我国领土,渗入民族的脊髓,培养的特务汉奸四方横行。几十年以后,日本军人将遍布中国大地;几百年以后,华夏民族将不复存在。为挽救病危的民族,中国的有识之士倾尽所有培养了数千名精锐士官,为抵御日军即将发动的入侵探索最行之有效的应敌战术。此外,各方势力还共同打造了
游骑战虎
南宋:帝国崛起
南宋:帝国崛起
南宋末年,战略要地襄樊陷落,元军欲兵分三路灭亡南宋,江山社稷危在旦夕!但皇帝白痴弱智、奸相当道,万分危机仍不思救国图存!沉迷酒色的宋度宗最终一命呜呼,但赵官家在这个时候重生了,至此开启图强、开创帝国霸业之路……
黑白老
带校花从旅馆,去三国种田
带校花从旅馆,去三国种田
什么?地震?我家房子里面有遗迹?校花都来我家租房子这就是三国?你知道什么是种田吗?什么?黄巾贼来了!不怕,我们有城墙!哎,哪个张角你不要走!
失落得杯子
塞尔维亚的逆袭
塞尔维亚的逆袭
1868年,苟了十几年的穿越者米兰,刚在欧洲割完一波韭菜,谁知堂兄意外被刺,他成了塞尔维亚大公。穿越者怎么能甘心一个小公国,亚历山大的帝国荣光、东罗马的辉煌!南欧还等着复兴呢!可塞族太小,泛南斯拉夫也不够大气,干脆把巴尔干、多瑙河下游的民族一锅炖了,拉丁斯拉夫就不错......这是一个争霸近代欧洲,小国晋级列强,最终成长为第三极的故事
逆流的小虾米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
永历十六年(康熙二年)秋,清军三省会剿,直指大陆上最后打着明朝旗帜的武装——夔东十三家,即将完成征服天下的最后一块拼图。穿越者黄立茫然四顾,地狱级别难度的剧本,谁拿到能不郁闷?要么逆袭,要么吃席,要么改个发型苟着,还不知能多活几时。我真不姓朱,也不是宗室,更不是什么朱三太子。可当黄立的否认三连,被期盼殷殷的众国公国侯无视,并对外打出三太子名号时。他也只好头铁顶雷,与最后的明军同呼吸共命运。穿清不造
样样稀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