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老臣是有苦难言,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如今不仅老眼昏花,饭量也是一年不如一年,正所谓各人自有天命,老臣确实是再难为大明效力了。”朱榑只能打苦情牌,他现在真的很想保命。
他没想到自己会有这么一天,看来是以前做的坏事太多,遭报应了。
朱允炆听着朱榑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在那说,心里面高兴极了。
本来朱榑就是第二个要削的藩王,现在他主动请辞,真是再好不过,不过自己还不能表现得太明显,否则会被群臣认为自己不善待老臣。
朱允炆从龙椅上站了起来,走上前一把扶起朱榑,也是声情并茂地说道:“七叔,你为国效力多年,如今突然要告老归田,朕实在是百感莫名啊!”
“陛下,如今大明已无内忧外患,天下太平,百姓生活安康,朝堂上又有良臣辅佐,老臣也可安心了。”朱榑说这话的时候,是出于真心,如果不考虑到权力带来的欲望,自己这样的权臣,确实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
也难怪天子决心削藩,换做是自己当皇帝,恐怕也会不放心吧!
朱允炆握住朱榑的手,感慨道:“七叔既然心意已决,朕岂有不允之理,只是不知七叔之后,该由谁接管青州?”
这是一个颇有深意的问题。
历朝历代,大臣退位,也有儿子继承爵位和官职的先例,若是朱榑想这样做,那么他退了和没退,其实是一样的。
所以朱允炆是在最后试探朱榑的心思到底如何,否则他怎能放心。
谁知朱榑却答道:“此事全凭陛下安排,老臣既然要退,就退个干干净净,之后也不插手任何青州之事,只希望陛下能让老臣当个富家翁,安享天年。”
“哈哈,七叔说的是哪里话,朕岂会亏待于你,但七叔在青州经营多年,对那里的事务熟悉无比,若能给朕一个意见,也好让朕安排之后的接管事宜。”
文武百官听了这话,不由也都动了心。
青州并非偏远之地,又靠近京师,朱榑在那早已治理得井井有条,现在他退位之事已成定局,若是能取而代之,必将成为大明数得上号的人物。
别的不说,单单青州那二十余万精兵,就够让人眼馋的了。
“这朱榑不知为何突然要告老归田,难道是真的力不从心了?”
“非也,人家这是知进退!”
“青州龙虎必争之地,不知陛下会如何安排?”
群臣的议论都传入了朱允炆的耳中,也是心中忐忑,说实话他对此根本没有准备,黄子澄和齐泰的能力都不够,还不足以掌控一州事务。
杨士奇倒是不错,但他现在还必须帮忙打造好大明的水师。
仔细想想,朱允炆发现自己竟然没有可用的人。
就在这时,朱榑开口了:“陛下,若是说到接管青州军务一事的任选,老臣倒是想起一人。”
“七叔想到何人?”朱允炆暗道,你不会是要说自己的儿子吧?
朱榑口中吐出一个名字:“徐王,朱允熙。”
他?
不光是朱允炆颇感意外,文武百官也面面相觑,这事怎么能扯到朱允熙的头上,他不是去剿灭倭寇了么?
朱允炆不由问道:“七叔为何会推荐朱允熙?”
“陛下,此次徐王朱允熙前往青州沿海一带对付倭寇,与老臣也时有接触,不得不说,徐王文才武略,精通军务,难怪能在海外立下偌大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