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兄弟联袂而去,李云志却仍然觉得不妥,也跟着走出了大堂。
县衙。
朱允熙已经搬到了这里后院的厢房住下,一是方便和赵致恒随时商讨倭寇事宜,二是也方便查阅蓬莱这些豪族的资料。
看来看去,果然是李家比较可疑。
现在朱允熙基本上能猜出一个可能性,那就是李家要借倭寇的手来除掉赵致恒,然后取而代之。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动机,因为倭寇滋事不断必然是知县赵致恒的责任。
而李家小女又在齐王那边,随便参一本,这小小知县还不是说换人就换人?
继任的人选,当然也就是李家之人了,毕竟他们在这里的声望和势力都是最强的。
现在最关键的是找不到李家叛国的证据,否则就能直接带人去抓了。
姚广孝在旁,不由笑着问道:“殿下可是有办法了?”
“你这和尚,明明见我愁眉苦脸,却还来嘲笑我,真当我不敢罚你?”朱允熙叹息着也开了个玩笑。
“哈哈,殿下要罚我随时都可以,不过我倒是想到一个能让李家露馅的办法。”姚广孝起身走了过来。
他指着资料上那些字,说:“李家并非书香门第,想必府中能识字写出书信的人也极少,殿下若是能照这个去查,或许会有些收获?”
朱允熙闻言一拍脑门,这么简单的办法自己怎么就想不到呢?
此计看似简单粗暴,又有些漏洞,其实很有道理。
既然和倭寇勾结是叛国诛九族的重罪,那么李家自然不可能找外人来代写这么重要的书信,所以只能找最信任的人写。
哪怕是李家能识字写字的人再多,只要证明此人是受李家指使,不就人证物证齐全了?
而且由此还能进一步推断,李家小女知道自己往这里来了,必然会让家里的人不要轻举妄动。
那么李家也必然会告知那些贼寇不要乱来,如此,只要先抓住这个送信的人,就能解决一切烦恼。
“来人!”
一名士兵马上推门而入。
“给我马上将李府进出之人给盯好了,只要有前往海岸的,一律截下!”
“是!”
士兵又匆匆而去,正好遇见办完事的赵致恒回来。
听了朱允熙和姚广孝的计划后,赵致恒大喜,道:“殿下此举,一定能让李云志这只老狐狸显出原形!”
“呵呵,赵知县,看来你是早就肯定那李家与倭寇有勾结了吧?为何此前一直不报呢?”朱允熙的眼神一下变得锐利了起来。
他并不是故意要对赵致恒发难,而是要听听他准备怎么解释这件事。
赵致恒不慌不忙,回答说:“殿下,可知有句话叫君子不立危墙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