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车轮滚滚而过,大秦的变革却是才刚刚开始。
民以食为天,任何的变革,都始终绕不过一个东西,那就是粮食。
楚明曾经缔造出过龙象米这种仙种,此间元气稀薄,龙象米根本无法生长,是以楚明只是用神通改造了一批良种,做到了亩产两千斤。
这良种虽然一年之能种一季,无法象龙象米一般,一年收四季,但相比此间原本亩产两三百斤的稻谷,却是有了一个巨大的飞跃。
天工院、天书院两大组织的结构,也随着两个组织的人越来越多,而分的越来越精细。
材料、动力、生命、能源、气象、星辰、地质……
术业有专攻,在一群超人的帮助下,楚明传下的诸多技术,被分解被改造,逐渐变成适合这个时代的东西。
大地之上工厂林立,更新换代极快,几乎每一个月都在更新,当然藉由楚明给出的各种理论技术,很多天才提出了诸多的猜想,但限于基础设备,有些东西终究难以验证,而有些靠着强大的精神力量,观测到并验证了的东西,也限于技术条件,无法变现。
现在大秦的土地上所发生的事情,只是在将楚明所提供的科技树以极快的速度过上一遍,并未有到推陈出新的时刻。
科技的变革和更新,过程是无法避免的,但只要有了一个开始,和正确的路径,越往后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最难的,是跨出第一步。
时光匆匆,楚明在提供了最初的帮助之后,剩下的,都交给了这个世界的人,其实以他的神通,完全可以将最先进的工业体系手捏出来,但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将一切交给了秦人来完成。
在楚明看来,这个过程是很有必要的,这是一种精神的塑造,相比最后的结果,对于人而言,那个过程之中的收获的精神财富反而更重要。
人道自强,若是什么都祈求着“神”的恩赐,那对于一个种族而言无疑是一种毁灭和扼杀!
几乎没过多少时间,曾经在很多人心里被认为是奇淫技巧的天工院,便成了大秦的核心,因为诸多的技术,都是从天工院里流传出去的,至于天书院,只是起个刊印和传播消息的作用。
天书院的天书日报,每天上面很大一块版面,都是在说天工院里又出了什么新的成果,而在这个过程中,材料学、信息学技术专家陈胜和吴广,能源学,生命学技术专家东皇太一和张良,地质学专家刘邦,天文学专家项羽这些人的名字,被许多人记在了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天书日报里,这些人被誉为大秦中兴的脊梁,大秦变革的灵魂人物,为许多百姓所敬仰。
而大秦百姓的生活状态,也几乎没过一段时间,便发生巨大的改变,好在大秦的官僚系统效率极高,且行政清明,渐渐地百姓也逐渐习惯了。
人本就是一种适应力极高的生物!
而诸多的书院,也在大秦的土地上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传播着知识以及武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