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贼帅沈柳生大举进犯罗川县,萧铣难以抵挡,最后便答应了董景珍等人,出任起事首领。
举事之后,周边大小势力争相归附,萧铣的实力突飞猛进,并于义宁二年登基称帝。
但面对董景珍这些手握兵权的将领,萧铣不得不做出妥协,仅王爷就封了七个之多,可谓荒唐至极。
后来更是爆发了董景珍、张绣内乱,大好的发展势头被生生掐断,萧铣想要平定周边贼帅如张善安、殷恭邃都有心无力。
萧铣也曾想过借助外力来平定内乱,比如向萧正求援,但这念头也仅仅一闪而过,萧铣认为,萧正野心勃勃,也不是什么善类,搞不好就会引狼入室,至于什么同宗同族,在利益面前又有何用?
董景珍、张绣内乱平定后,诸将并未因此而收敛,反而因为没了董、张二人的压制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在其各自辖内横征暴敛,甚至养寇自重,老百姓怨声载道。
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萧铣实在没有办法,便下令休兵以便农耕,此举自然受到底层士兵和老百姓的欢迎,诸将对此倒无所谓,士兵种地回来还是他们的部卒,对他们的实力并无影响,也就同意了萧铣的决定。
岂料唐军大举来犯,周法明倒戈,短短时间内萧铣竟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如今文士弘连战连败,更是雪上加霜。
形势岌岌可危,萧铣急忙下诏让宁越郡的宁长真、交趾的丘和、高士廉等人率部回援,期待能抵挡住唐军的进攻。
就在萧铣与李唐大战的同时,萧正来到歙县与汪华会面。
辅公祏率部撤走,新柳军顺利攻取丹阳、毗陵,如今正进兵余杭和会稽,即将直面汪华势力。
后世隋唐影视剧和小说中,很少见到汪华的形象,名气完全比不上秦琼、程咬金、徐懋功等人,但如果去过安徽等地旅游,就知道汪华可不是简单人物。
隋末唐初,因汪华保境安民,后来又顺应民意奏表归唐,一直为人称颂。
唐至清,唐玄宗、宋徽宗、元世祖、明太祖、乾隆帝等历代帝王多次下诏,视其为忠君爱国、勤政安民的典范并加以表彰。赵普、李纲、苏辙、岳飞、朱熹、文天祥等历朝文臣武将赋诗题词,把他作为千秋楷模来赞颂,江南很多百姓更是奉其为神,拜为“汪公大帝”、“太阳菩萨”、“太平之主”,建祠立庙七十余座,四时祭祀,千年不辍。
当然,现在汪华的名声与后世自然不能相提并论,不过,在新安、鄱阳、宣城等地,汪华声望甚高,萧正当然不能忽视。
根据萧正的了解,汪华并非一个野心勃勃的人,走到今天,不过是形势所迫而已,所以萧正对两家和平相处抱有很大期望,甚至希望汪华能归顺新柳军。
对萧正的到来,汪华极为重视,命其两个弟弟汪世英、汪世荣和长子汪健到歙县城门迎接。
来到县城门口,见到迎接的队伍,萧正也未托大,急忙下马步行上前。
汪世英、汪世荣、汪健急忙迎了上去。
汪世英率先躬身施礼,“汪世英见过卫王殿下!”
“汪兄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双方略作寒暄,汪世英引着萧正赶往吴王府。
王府门前,汪华亲自率领属下等候。
见汪华如此重视此次会面,萧正心中欢喜,急忙上前施礼,“萧正冒昧叨扰,还望汪兄勿怪!”
汪华早就了解过萧正其人,传言其乃一年轻书生,且温尔文雅,谦逊宽容,又善待百姓和将士,常怀仁慈之心......总之,都是赞誉。
汪华却不大相信,能从乱世中杀出一条血路,如今更是虎踞中原,野心昭然若揭,还能温尔文雅?这不是笑谈吗?
待现在见到萧正,汪华内心竟有些错愕,传言似乎并非虚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