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人写了一封奏报,将花凝不畏生死,劝服山贼的事迹通过知府大人上报了朝廷。
没过几日,朝廷的加急文书就到了青宁县。
朝廷的文书里批复了三件事。
其一,皇上得知了花凝的种种事迹,对这个十一岁的小姑娘很有好感,更是好奇这么小年龄的小姑娘竟然如此聪慧过人。
不仅研究出了精盐的制作方法,还能智取山贼,将他们招安归降,皇上在加急文书里明确表示想见花凝,只待花凝她们进京,就宣她们觐见。
其二,花凝因为劝服山贼立了奇功,得到朝廷嘉奖,被皇上封为“济安乡主”,赏银黄金百两,封地青石镇,特许花凝可以见官不拜。
其三,皇上批准了花凝和朝廷制盐厂的合作,并且将给花凝的分成提高到三成。
上次,孙大人因为制盐厂的合作上报的奏折,皇上批复下来,虽然同意了花凝和朝廷制盐厂合作的事情,却没有明确答复利润分成的事情。
孙县令把握不准皇上的意思,还想再等等,没想到这次皇上不仅明确了和花凝的分成,竟然还将花凝的利润给提高了。
而孙县令也因此在皇上那里留了印象,皇上也顺带夸赞了孙县令一句,说他知人善用,以民为本,大公无私。
可把孙县令激动坏了。
他亲自选址建厂,并且亲自当监工,以确保制盐厂的进度和建筑质量。
花凝也因此成了皇商,到处流传着花凝的事迹,口口相传,说书的还将花凝的事迹编成故事,在酒肆茶楼宣讲,一时间花凝红极一时。
花凝这个当事人却毫无察觉,仍然每天忙碌着自己的事情,跟着孙大人跑镇子,选址建厂,然后就是制盐厂的建设规划,花凝也提了很多建议在里面。
尤其是考虑到制精盐技术的保密工作,仍然要采取流水线作业,所以,在厂房的建设上,花凝就提出了不能建成大厂房,要建成几个小厂房。
厂房之间两两相连,设有推车专用通道,当然也是有房顶的,避免下雨下雪天气。
孙县令对花凝这个建议很不理解,难道不是一次性生产出来,然后包装吗?于是开口询问。
“花凝,为何要分成几个厂房?”
“孙大人,咱们的制盐技术要保密哇!虽然盐是属于朝廷的,可是却不能保证有心之人偷得技术,私下生产,走私盐不就自古有之吗?!”
花凝歪着头,看着孙大人,狡黠的笑着,看似询问,实则肯定。
孙县令点点头。
“确实如你所言,很多人铤而走险,贩卖私盐,就是因为盐的利润巨大。”
“所以吖,咱们的制盐厂要做到保密生产,就需要分生产间进行生产,我自有一套管理方案,等制盐厂正式投入使用的时候,我会告知孙大人的,现在还不是时候啦。”
孙大人没想到花凝对生产管理方面也有研究,赞许的点了点头,没再打破砂锅问到底。
只是采纳了花凝的建议,让工人按照花凝的设计方案建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