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司马相如的文章传播离不开卓王孙的家财万贯,李白也是混迹于长安多次出入皇宫的风流名士,岑参则在边塞有着不少与士兵同甘共苦的经历。
而陶渊明既然是归隐之人,那么他的这些田园诗如何流传出来?
毕竟,这个时候虽然距蔡侯纸的出现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但是,纸的制造本身就是一个相当繁琐的过程,所以写字作画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毕竟这材料都不那么容易搞。
王羲之能够成为书法家勤奋和天赋固然至关重要,不过富裕的家庭则是基本条件。
毕竟,王导作为东晋的奠基人为东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所以整个东晋朝廷都是属于“王马共天下”的格局,自然王氏宗族也都非富即贵。
当然,陶氏宗族也不遑多让。毕竟,祖上陶侃也是东晋王朝开国时期最重要的将领中的一员。
所以,作为富家子弟,年少时候就能读书识字钻研经典也就非常正常。
但是,父亲病逝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境逐渐走向了困顿,按照“弱年逢家乏”来看,到了弱冠之年,老陶家的经济陷入了危机。
这么一来,不管陶渊明愿不愿意都必须去寻找一份合适的差事来养家糊口了。
于是,钻研句读之后,陶渊明自然就和大多数读书人一样开始进入人生的必经之路——宦海沉浮。
自然,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而且这是个非常特殊的时期。
陶渊明所在的年代已经到了东晋末年,内部矛盾不断,有实力的人似乎都把目标朝向了东晋皇帝的宝座,其他人则在一旁见机行事。
于是,受董仲舒以来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影响的陶渊明很自然的就会厌恶这种氛围。
自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也进行过很多抗争,毕竟自己家境虽然中落,不过宗族还是有着一定的势力的。
但是,陶氏宗族虽然还算比较殷实,却几乎没有政治上的话语权,毕竟离陶侃的年代已经过了太久。
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陶渊明逐渐对这个越来越风雨飘摇的东晋王朝失望,也对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痛苦,这么一来酒也就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自然,在这个过程中陶渊明一直有诗文出世,由于陶渊明有着济世的想法,所以早期的这些诗文无疑是与出世相关。
接着,随着友人的传颂可能就逐渐有了一些名气。
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陶渊明依然无法适应这种复杂条件下的宦海沉浮,自然就更加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看着这逐渐走向毁灭的东晋王朝,陶渊明显得越来越无奈,酒喝得也越来越多。
多次在不同的人手下做事后,陶渊明发现,无论如何都很难真正为人们做实事,整个朝廷已经腐烂到了骨髓。
毕竟,在传统的儒学观点的指引下,陶渊明是希望东晋王朝能够真正缓和这些内部矛盾,让百姓过上好的生活。
于是,不满现状的陶渊明只能终日与酒为伴。
但是,借酒浇愁愁更愁,陶渊明终于不能与这些人为伍,最终下定决心辞官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