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皇族是鲜卑化的汉人,高隆之、高德正等宗室以“汉妇人不可为天下母”为由,奏请高洋“宜更择美配”,恳请“立段昭仪,欲以结勋贵之援”,而尚书令杨愔则“固请依汉、魏故事,不改元妃。面对意见分歧,高洋最后一锤定音,让李祖娥戴上了
子幼母弱,昭信皇后的尴尬处境,北齐政权新建之初,政局还不够稳定,非常需要一股强大的势力来巩固皇权。段氏(段昭仪)出身鲜卑贵族,父亲段荣是高欢的亲密战友,母亲是太后娄昭君的亲姐姐,哥哥段韶又是平原王、冀州刺史、司空、录尚书事,段氏本人更是“才色兼美”,和高洋的感情非常好,是做皇后的最佳人选。在这种情形下,高洋坚持立汉人李祖娥,应该说是很重
众所周知,高洋又是一位非常残暴的野性皇帝,特别是晚年酗酒,精神失常,动辄打骂后宫妃嫔,“帝好捶挞嫔御,乃至有杀戮者”,而对李祖娥却“独家礼敬”。如,高洋为了让李祖娥开心,时常“袒跣奔跃”,甚至“唯与后寝,侍御皆令出外”。天保十年,神智稍清醒一点的高洋突发奇想,将李祖娥改称为“可贺敦皇后”。“可贺敦”即“可敦”,是吐谷浑、突厥、回纥等少数民族对皇后的
高洋为何要给李祖娥,此举可以看出高洋的高明之处。高洋为了统一天下,需要吐谷浑等势力的支持,将皇后改称“可贺敦”,可以拉近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与北齐的亲近感,用怀柔策略保持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这是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考虑。另外,高洋的母亲娄太后是鲜卑人,一直与李祖娥这个汉人儿媳有抵触,将李祖娥称作“可贺敦皇后”,以此来讨好鲜卑积习已深的母亲,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婆媳关系,这又是从家庭和睦的角度出发。
有道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还没等到李祖娥弄清楚“可贺敦皇后”是啥意思,文宣帝高洋终因精神错乱,滥杀无辜,纵情声色,最终一命呜呼
高洋去世之后,年幼的高殷继承皇位。李祖娥以生母身份成为皇太后,名号也由“可贺敦皇后”改为“昭信皇后”。有大臣提议将高洋之母娄太后赶到北宫,由李祖娥临朝听政。娄太后知道后大为震怒,命儿子高演、高湛密谋反击,将这些大臣捉拿下狱,吓得李祖娥叩头
权力之争,不仅是男人们的事情,女人发起威来同样可怕,何况双方是不同民族、形同陌路的婆媳。当时李祖娥虽然贵为皇太后,但上有把持实权的太皇太后娄昭君,下有近乎傀儡的年幼儿子,李祖娥当时的处境相当尴尬。一个柔弱的女子,面对这样的强权,毫无政治斡旋能力。李祖娥心里也清楚
乾明元年八月,铲除异己后,娄太后将孙子高殷废为济南王,改立儿子高演为皇帝。不久,高殷被高演
李祖娥被贬,此时又颠沛流离落入这些人手里,本来已是心如止水,无所牵挂,怎料一直在当今陛下身边得力新贵的魔抓突然伸向
高湛一直垂涎寡嫂李祖娥的美色。
<!--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