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府的表小姐得了皇帝赐婚的消息在锦都传得很快,方似锦没有什么友人,也就没有什么外人来府上贺她。徐娇兰的姨母蒋雨柔来了一次,送了些东西给方似锦,算是一份心意。
苏灵儿在花朝节宴会上的事情不知道被哪个长舌妇传了出去,经过一番添油加醋,这事情可是比原本热闹多了。
好在传流言的人没把脏水泼在徐娇兰身上,只是美化了城阳郡主的形象,要不然徐娇兰还要为自己洗白。
花朝节过来,没多久就是三月份了。
三月份的时候,在封地的皇子和王爷可以回锦都朝拜皇帝。当今的皇帝在当年的夺嫡中将自己的手足斩杀的所只剩下了清河王和一个年事已高的安乐王,安乐王年事已高,皇帝就免了他的春朝。
皇帝在封地的皇子也就只有二皇子和三皇子,二人都会在三月回锦都,在锦都待上两个月就回封地。
三皇子比二皇子要早到锦都,他到了锦都后先去拜见了皇帝。
御书房中,皇帝还在批阅奏折,大太监就急匆匆跑来了。
皇帝放下手里的奏折,脸色有些不悦,他抬首看到大太监神色有些慌张,心里越发的不快。
“什么事情,慌慌张张的像什么样子。”
现在皇帝身边的大太监是皇帝自己新选上来的,陪他一起从小长大的太监前些日子刚没了。他不想让内务府给他挑一个有主子的人,就随便挑了一个太监留在自己身边。
“启禀陛下,三皇子提前到锦都,现下正在门外候着,想要见陛下一面。”
陛下才刚刚下旨让在封地的皇子回锦都,三皇子动作就如此之快,真是有些太过积极了,大太监擦了一把冷汗。
“他既然来了,就让他进来,朕还能不见他吗?”
皇帝眉头舒展开,但脸色却愈发的冷了。
他的儿子们已经等不急了,一个一个的都想要坐上他的位置。
“老奴马上就去将三皇子宣进来。”
大太监擦了擦脸上的汗,马上就出去传三皇子进来。
“三皇子,陛下传您进去。”
瞧见传话的大太监对自己怕的不行的样子,三皇子很是不屑,觉得自己的父皇真是老糊涂了,这样的人都敢留在身边。
御书房里,皇帝没有批阅奏折,而是静坐着等自己的儿子进来。
最近,他偏头痛越来越厉害了,太医开了好多的药,开始是有用的,现在他觉得也没什么用了。
“儿臣参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皇子恭敬的跪下对着皇帝行了礼,皇帝像是没有听到一样的久久没有让他起身。
跪了好一会儿,三皇子觉得有些脚麻了,试探性的开口,“父皇,”
“祁儿,你起来吧,刚刚父皇有些头疼,就没有注意到你来了。”
“父皇,您身子不舒服,儿臣在外多年没能在父皇身边尽孝心,都是儿臣的罪过。”三皇子一脸的忧心,话说得情真意切。
“还不快点给三皇子搬个椅子,祁儿长途奔波总是站着会累的。”
皇帝换了一副脸孔,像是个慈祥的老父亲开始关心三皇子。
小太监马上为三皇子搬了椅子,然后战战兢兢的退到了一旁去,自打老公公没了后,皇帝的脾气就越发的不好了。前些日子,有一个小太监只是不小心将一支毛笔挂错了位置,皇帝就让人把他拖出去乱棍打死。
“都出去吧,都在这里站着做什么。”
皇帝有些恼火的挥手,要把屋里多余的人都轰走。
“奴才们告退。”
大太监带着一众小太监撤了出去。
等人都走了,屋里清净下来,皇帝脸色才和蔼起来。
“祁儿,徐州的事情你知道吗?”
“父皇您问徐州的事情,儿臣的封地离徐州太远了,不太清楚徐州的事情。徐州出了什么大事吗?父皇您说给儿臣听听,儿臣也许可以为您分忧。”
三皇子虽然不是多么清楚徐州的事情,但也是听到过一些风声的。徐州的官员是太子殿下的人,他现在不能当着父皇的面动,等他得了大业,再去收拾徐州,他杀太子也算是师出有名了。
“也不是什么大事,今年徐州收成不太好,百姓们的日子不太好过。”
皇帝不是傻子自然知道三皇子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但他没有将事情挑破,继续一副慈祥的样子。
不过好在他已经派了沈墨去解决徐州的事情,虽然他琢磨不透沈墨,但是他让沈墨去办事,沈墨还是很听话的。
“我们大宣朝有父皇,自然是万事顺利的。”
“祁儿去看看你母妃吧,这么长时间没有见你,她还是很想你的。”
皇帝想到贵妃应当是对三皇子盼了很久,想起当年三皇子离开锦都的时候贵妃可是在御书房里跪了好久的。贵妃心里只有她的儿子,若是有一天他儿子想要这皇位,他的贵妃是会要了他的命的。
想想之前的一切,再想想现在的一切,皇帝越来越觉得自己的先皇后是好的,她什么都不争,每次见了他,他就算是再心烦,都会心情好起来。
“儿臣就先告退,父皇忙于政事是大宣子民之福分,但恳请父皇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操劳过度。”
三皇子对着皇帝行礼之后就离开了,他到门口的时候看到皇帝身边的大太监停下脚步。
“公公,你是父皇身边贴心的人,本王不在的日子有劳公公照顾父皇了。”
三皇子走的离大太监近了些,解下自己腰间的玉佩递到了大太监手中。
“小小礼物不成敬意,请公公您收下。”
“三皇子,这使不得的啊,奴才怎么能收您的东西啊。”
大太监有些尴尬,这可是御书房门口,三皇子就这么明目张胆的送东西贿赂他,就不怕被皇帝知道吗?
“公公,您若是嫌弃东西少,本王还有其余的。”
“三皇子您有这份心意,老奴就感动不已了,怎么还敢要其余的。”
大太监知道自己磨不过三皇子,就把东西收下了。
还没有等三皇子走,御书房里就传出皇帝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