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李善长这个改进版的攻取池州计划,连徐达也不由得『插』了几句话,说李善长真是运筹帷幄、一代儒将。
朱元璋就更不用说了,李善长这番言论之后,他已下定决心,先取枞阳,再克池州。
下一步无非是继续听听大家的想法,思谋一下如何调兵遣将的问题了。
李善长发完了言,郭英和廖永安都抢着先后发了言。
这两个小伙子都年轻,一个在和州,一个在应天,也是憋了好久没打仗了。本来还担心徐达的那个计划太过冒险,这下听了李善长的改进版计划,这计划之中,他们二人都是进攻枞阳的主力。
这下,他俩哪还管他那么多,只要有仗打就行了,有仗打就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嘛。
目前的情况,已有七个人发表了意见。
徐达、李善长、朱文正、郭英、廖永安都赞成跟天完政权翻脸,攻池州;只有李文忠和邓愈反对攻池州。
没有表态的,还有汤和、常遇春、冯国用、耿再成四人。
常二哥听了李善长那个计划也觉得挺好的。
本来上次开完会的当晚,他把我和蓝玉叫到他府上,大家讨论了大半夜,他与朱文正就被我说服了,是要支持徐达的。
这下,常遇春也不用等着朱元璋点将了。在郭英、廖永安发表完意见之后,他也立即站了起来,表达了支持攻取池州作战计划的想法。
常二哥说完,耿再成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是反对攻取池州的计划的。
耿再成也是早年跟着朱元璋的一员老将了。自从他率兵拿下长兴之后,一直在长兴驻守,始终处在与张士诚部战略相持的最前沿。
今年以来,因为朱元璋一直没有大规模用兵,耿再成正谋划着如何继续向东、向南扩展地盘。这向西用兵之事,他可是从来就没想过。因此,他反对徐达的计划也在情理之中。
耿再成说完,汤和也不等了。
他早就看穿了朱元璋是想打池州的,这下发言,无非也就是顺水推舟而已。
另外,早在徐达还没被朱元璋召回应天之时,他们二人在常州就深入讨论过西取池州的计划。
汤和虽然觉得徐达的计划很大胆,但还是很有见地。只是当时只是他们二人之间私下讨论,这次是把这个建议摆在了众将的面前。
这就再一次证明了,要想成为一代名将,那是多么的不容易。
他徐达本来在东线的战场与张士诚交战,但他还在筹谋着西线与徐寿辉开干。
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为主分忧是成为一名名将的先决条件。
最后一个轮到冯国用了。
在他的内心深处,他是支持耿再成的。因为众将之中,他与耿再成的私交最深。
但李善长的这个改进版作战方案实在是太诱人了,而且也找不出什么『毛』病。关键是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大多数人都赞成攻池州。
冯国用这次也只能“帮理不帮亲”了,表明了支持攻取池州的态度。
最后,就轮到朱元璋总结发言了。
他首先是肯定了徐达的作战计划,对李善长的改进版计划更是大加赞赏,对朱文正知错能改、能当着众人的面向徐达致歉的行为他也十分满意。
对于其余诸将,朱元璋也就表示了谢意,说大家平时辛苦了。
就连反对徐达这个作战计划的耿再成、邓愈和李文忠,朱元璋也并未有责备之意。反而说开会讨论就要有来自各方面不同的声音,如果大家都人云亦云,那就失去了开会讨论的意义。
你看看,你看看,什么叫领导艺术?
这就叫领导艺术。
既肯定了正确的东西,又鼓舞了所有人的士气,还不伤意见相佐之人的脸面。
接下来,朱元璋就开始分派作战兵力。并事先言明,他这只是一个初步的设想。有不足之地,等他说完了,大家再作补充,再作修正。
首先安排的是南边的战事。
命邓愈为主将、胡大海为副将、李文忠为先锋,从徽州向东南出兵入浙,直取建德。
攻取建德之后,邓愈、胡大海立即派主力折回徽州,谋取婺源。
李文忠则驻守建德,待邵荣、常遇春、耿再成率主力部队南下建德之后,再图婺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