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没有答话,只是“嗯”了一声。
我接着说道:
“你说说谭诚这小子,不满二十岁,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
自己的父亲被别人杀了,他敢只身涉险,为父亲报仇。
且不论这事谁是谁非,你不觉得他的身上有一股与众不同的气息吗?
你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的父亲被别人杀了,你会不会做出一些冲动的举动?
况且他现在也只是挟持了你的儿子,并没有酿成什么恶果。
我觉得你们都各让一步,该和解就和解吧!
殊不知,我们汉人之间这般内斗,正是蒙古人想看到的呀!”
刘伯温开口道:
“你说得对!
现在想起来,我确实不应该对他们苦苦相逼。
虽然谭诚的父亲与别人合伙印制伪钞,但他们也才刚开张没多久,印的那点儿伪钞都还没来得及用出去多少,就被我连窝端了。
按照咱大元朝的律法,伪造钱币得处以极刑,我砍了他父亲的头,是按照律法办事。
但这个律法也确实太严酷了一点儿。”
元朝是我国大规模使用纸币的朝代,纸币虽然起源于宋朝,但真正大规模运用还是元朝的事。
相传,元世祖忽必烈建都上都城后,曾想仿效宋朝以铜钱为主要流通货币。
但有大臣劝阻道:“铜钱乃华夏阳明政权之用,我们起于北方草原地区,属于幽阴之地,不能和华夏阳明之区相比,我国适用纸币。”
忽必烈认为有理,便决定用纸钞而不用铜钱了。
但元朝纸币的防伪技术还不如宋朝。
在宋代,印制纸币主要有三个关键点:
一是模板,最初是用木雕,后改为铜版。模板除了文字外,还有“隐秘题号”,有“屋木人物”图案。
二是印刷,有用同一色纸印造,也有用套色,多采用朱、墨两色,还有官印,有花押(行草体的签字)。
三是印纸币的纸张需特别制造。包括交子在内的宋代纸币用纸均在成都制造。
为什么要选择成都特制的纸呢?
主要是在造纸过程中进行了特殊的砑花,通常称这种经过特殊砑花的纸张为水纹纸,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水印。
可见宋代的防伪技术还是不错的,即使是这样,还是有大量的伪币出现。
这也就是宋代纸币虽然出现了,但没有大行其道的原因。
元朝建国以后,大规模发行纸币,但元朝的防伪技术还不如宋朝。
其原因是,在宋朝掌握纸币防伪技术的专业人员都是汉人。
元朝在马背上得天下后,对汉人比较歧视。
因此,虽然元朝到处征召那些懂得纸币防伪技术的专业人士,但这些人大多拒绝与蒙古人合作,隐姓埋名地躲藏起来。
因此,元朝的纸币防伪,主要靠两点。
一是加强对造纸币材料的控制,钞纸主要取用桑树内一层极薄的内皮制造,且禁止民间私自制造此类纸张。
二是严刑峻法,元代对伪造纸币的刑罚极重。
尤其是元朝后期,凡是出现伪钞案,凡起意者、雕板者、印钞者、抄纸者、项科号者、蒙里安藏印造者、收买颜色物料者,“具是同情伪造,皆合处死”。
为了起到更好的警示作用,纸币票面上印有:“伪造者斩,赏银伍锭,仍给犯人家产。”等字句。
因此,要按照元朝的律法来讲,刘伯温抓了谭诚的父亲,并将其处死,也并不为过。
但要认真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些伪造纸币之人,特别是象谭诚父亲那样,没有造成较大影响的人,被处死又显得有点冤枉。
元朝的纸币流通主要经历了中统钞、至元钞、至正钞三个时期。
这三个时期中币值最稳定的是中统钞,流通时间最长的是至元钞,前后超过了36年。
而发行量最多、贬值最严重的是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时开始流通的至正钞。
至正钞发行的背景是至正年间,政治已十分腐败,社会矛盾急剧激化,各处饥民、流民起事不断,国家税赋收入急剧减少,为了各地平叛,国家经费开支却急剧增加。
在这种大背景下,统治阶级采取了饮鸩止渴的办法,用大量发行至正钞的办法缓解财政危机。
至正钞才发行几年,就发生了严重贬值,国家通货膨胀十分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普通民众的生活就显得更加艰难,于是不时有人敢冒着杀头的风险伪造纸币。谭诚的父亲当然只是其中之一。
我见刘伯温已意识到元朝律法的严酷,便开始说动他放谭诚一马。
我说道:
“谭诚的父亲已然伏法,但谭诚还只是个孩子,刘大哥不妨放他一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