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了不少清查田亩和户口的功夫。
这些良田中的良田,被张燕命名为茂田,取茂盛之意。
那些原本的太原本地佃农,全部遣散,将茂田全数划归给跟随黄巾进入太原的冀州百姓。
根据实际情况,每户分田三十亩到五十亩左右。
同时保证,每户人家最低能分到十亩左右的茂田,不足者,缺一亩茂田加配给三亩良田,再不足者,缺一亩良田加配给五亩中田。
太原本地农户的处置则是,家中男丁多者,气力充足,食量也大,可以多分五到十亩,以高田旱田荒田为主,高田路途远,旱田挑水担水累,荒田需要重新打理,正适合多劳力。
若妇女多者,则少给其田,数量上少给,质量上提高,以有开垦基础的劣田优先,尽量选择低地,近水的位置。
根据分配的田地位置,需要乔迁新居,另居别馆的,由黄巾军出钱出人,免费搬家拆家同时新建新家。
黄巾工匠必须在一个月内完工,最迟在第一场雪落下之前完成。
建造工程由一支小队监督,失期者,遭遇天灾战祸等不可抗力的,免责,若无明确原因,斩带队队率一人,工头杖三十,全体队卒以及工匠杖二十。
迁居人员,期间食宿费用,所需医疗,人身安全,全部由黄巾军派遣一支小队负责,若有明确责任在于保护不力,缺医少食的,斩带队队率一人,全体队卒杖二十。
何仪对张燕提出的这些田地政策理解的很透彻,在阳曲县及周边地区,除了了几次需要拔剑相逼外,基本执行的很顺利。
“根据督军提供的配方,那个叫土法水泥的东西起了很大帮助,调用我黄巾军士卒八千余人,黄巾工匠一百一十六人,新建水泥碎石房三百六十七座,新建茅屋两百二十七座,另有二十七户人家暂未安置。”
张燕点点头,太原多山,自然也多山石,弄些石灰做成土法水泥,就地取材不是什么难事,但水泥只是个粘着剂,光有水泥没有钢筋和其他材料是建不成牢固房屋的,还是要运碎石过来做墙,运木头做房梁,运瓦片做遮顶。
有土法水泥的黄巾建筑大队,只是有了节省建造时间的便利,和省却糯米汁的花费,相对来讲省钱省时。
张燕的原计划,是尽量把百姓的房子换成水泥碎石墙木梁瓦房,以后免得,茅屋为秋风所破。
抗震级别也高一些,地震时候可以少死些人,灾情缓解一些,黄巾军也可以少花一些人手和钱粮去救灾。
就从这次拆迁,给大家一个初步印象,无论是冀州百姓也好还是太原本地百姓也好,都能认识到,这是一个不漏风比较保暖,抗震还防盗的坚固房子,是大家都能拥有的房子。
至于茅屋,由于工期实在过于紧张,张燕也不是一个很刻薄的人,实在完不成,就先画好位置,搭个茅草屋让他们先住进去,来年再补上。
但这样子宽松的条件,还有人没有得到安置,这就有些问题了。
张燕敲了敲桌角,问道:“那二十七户没有安置是个什么情况?”
“其中有七户,教唆他人反对分田,暂时扣押,封闭房产。”
“六户有孕妇,产期临近,还有三户有新生儿,皆不宜此时动工,所以仍旧留在原地。”
“另外十一户则有案底留存,乡民多怨之,不想其分田,也有人牵扯令狐韬叛乱之事中,留待审查。”
何仪细细说来,还掏出了一份竹简,“详细的情况我已经记录下来,也写了些我自己的意见,但不敢随意决定,所以留待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