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黄巾小兵开始

第五章 夜观天象

在接过官军的约战书后,张角就召集了张梁,黄邵和其他几个渠帅,展开了军议。

议会上,张燕首先输出,复盘分析了邺城战败的原因。

邺城之败,除了官军趁黄巾不备,夜间夺城之外,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巷战压制。

“人说‘一汉当五胡’,官军对付我黄巾军,也是同样的道理。”

巷战中,甲坚刃利,高大威猛的官军,对付大多矮小瘦弱,甲薄刀钝的黄巾军。

往往官军仅凭数人冲杀在前,便能击退几倍于自己的敌人。

对此,几度活跃在最前线,和官军数次拼杀的黄巾勇将——裴元绍,表示深有感触。

“妈的,督军说的太对了!要不是我手下那帮兄弟退的贼快,我怕被围,就凭几个狗官军能逼退我?”

张角等人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张燕继续说道:“我黄巾起事以来,光冀州一地,便有二十余万信众。官军不过五万,却一面派步卒夺城,一面派轻骑城外袭扰,甚至还能分出一部分兵力埋伏于漳水岸边,击溃我黄巾骑兵千人,皆赖将士英勇。”

“换言之,即官军认为夺我城池,部分人马足矣,无需更多。”

“不可否认,官军指挥者——卢植,卢中郎将,对敌我双方军力认知之清晰,战法调度布置之精妙。”

“但究其根本,乃是敌我双方气力上的差距,才能让卢植中郎将以少胜多,以五万余人退我十余万黄巾!”

“然其军力虽强,却并非好事也。”张燕话风一转,“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长者强却易折,短者险却益坚。”

战术上的优势和胜利,有时候反而能成为战略上的弱点和破绽。

黄邵问道:“督军有何见解?”

张燕提出了自己的计划。

兵法虽有百变,但万变不离其宗,有几个特殊的时间是固定的,就比如,傍晚之时,乃大军埋锅造饭之刻。

“此时诸军士,肚中饥饿,不盼杀敌。”

就算不是饭桶,下意识也会想着什么时候开饭,今天吃的啥,对于执行军务必然分心。

对此,资深饭桶——裴元绍,表示认同。

“我饿着的时候,是真饿呀!见到棵野草,就不想再动弹,想着要把它挖出来吃了,管他能不能吃,有没有毒。”

这是人之本性,再怎么严刑峻法,陈说利害,也难改之。

更何况,城外官军不是懒散败退的县兵郡兵,全是北军精锐,次一点的也是三河勇士。

什么叫精锐?

兵员身体勇武健壮曰精,工匠做坚甲利刃为锐。

单论兵士个人,有个更准确的形容词叫精壮。

就跟打拳似的,对面全是重量级的选手,打不合格的选手,那叫一个局部碾压,毫不费力。

众所周知,体型和饭量一向都是成正比的。

毫不夸张地说,城外数万官军,就是数以万计的大饭桶。

比起常人,吃的更多,饿得更快,肚子叫起来也格外地凶狠。

作为大军耳目的斥候也是如此,急欲归营吃饭的骑士,对于外面的警戒心和搜索力度必然会下降一个档次。

可以说敌军整体,现在就处于一种特殊的收缩状态。

敌退,则有利于我进!

黄昏时分,张角在城楼上,远远眺望。

在城楼边角上的望楼处,一名黄巾士卒快步下楼。

“报将军,官军营寨已经燃起烟火!想必是开始埋锅造饭!”

“好!再探再报!”

张角挥退小兵,对亲卫传令道:“命黄邵,裴元绍两人带三千人,黄邵为主将,裴元绍副之,东门即刻出城!”

张燕正在城东,对着黄邵面授机宜。

“将军出东门后,向南疾行,一路不得停,直到日落,方可歇息。”

“吃过干粮后,举火慢行,往官军大营方向前进,路遇官军斥候,切勿惊慌。”

“可自称是南边的葛县民壮队伍,星夜投奔官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明越坡
明越坡
元末明初,人才辈出;英雄归路,疑云密布。百战百胜的名将常遇春真的是暴病身亡的吗?富可敌国的大商人沈万三被朱元璋发配云南后,客死他乡了吗?郑和七下西洋是为了开辟新航路、发展海外贸易?还是为了帮助朱棣寻找建文帝?抑或是另有他因……一个穷屌丝、一个西部山区的支医大学生,在汶川地震中遭遇“虫洞”,时间旅行让他穿越回到六百多年前的元朝末年。阴差阳错,他与还未成名的沈万三、常遇春结为兄弟。兄弟、义气;金钱、权
国之祯祥
捡只英灵做妹妹
捡只英灵做妹妹
【一帝四皇通缉令】参赛作品
无相法师
三国从黄巾小兵开始
三国从黄巾小兵开始
张燕穿越到了汉末乱世,成为邺城内的一名黄巾伤兵。此时,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开始遭到了官军的迎头痛击,在卢植的指挥下,张角连战连败,眼看城破在即。张燕本人却因深受重伤,无法行动······
温湛
三国之再续雄汉
三国之再续雄汉
新书《汉末孤峰》已发,希望大家移步收藏一下。孤峰独瞰万重山,野鹤闲云不胜寒……
冬天里的瓜
大国戏子
大国戏子
那一年,他风尘仆仆入京,堂上人人称儒,他却说自己是个戏子。人道是,戏子误国,他却坦然笑之。时天下纷乱日久,他执剑入朝,既然儒生无能,就让他这戏子救国。
执笔画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