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我,霄字科第一人!

第一章:救场(内投已过,小孩子才做选择!)

“郭老师人呢?”

“都几点了?”

“退票!!!”

“退票!!!”

观众们群情激愤的大喊着……

今天是津城德芸社单口相声专场,可开场前出了意外,郭德刚和当地唱戏的老先生们唱的太开心了,大伙比谁调门高,一争强好胜把嗓子给唱哑了。

徒弟小岳岳在网上查的偏方,说喝香油能暂时缓解,郭德刚将信将疑的喝了一瓶香油后,嗓子确实好些了,肚子坏了……

厕所门外。

小岳岳捏着鼻子,说话瓮声瓮气的:“师父拉完了吗?观众们等您上场呢?”

郭德刚声音很虚弱:“你个臭小子,想当德芸一哥想疯了吧!想害死你师父啊!”

小岳岳一脸委屈:“师父,不赖我,我一会就上小号骂出这招的孙子去!为救场,我把于大爷从酒桌上请来了!”

于謙靠在厕所外的一把椅子上,一只手盘着星月菩提,一只手拿着啤酒瓶子,嘴里还叼了根香烟,脸红的跟猴屁股似的,眯缝着眼似睡非睡。

“噗!!!”突然厕所里传来一清脆的屁声。

迷迷糊糊的于謙猛然直起身,眼睛瞪的溜圆:“我都说了最后一瓶,哪个孙子又起了一瓶!!!”

“……”

小岳岳长叹一声:“师父,怎么办啊?今天都是听你说书填坑的,我们师兄弟都说不了啊,要不咱道个歉把票退了吧!”

郭德刚虚弱的声音中夹杂着一丝用力:“退票是不可能的!我们德芸社的宗旨就是不退票!这么着吧,让曲霄云先上场说一段,我等好点了就上场。”

“曲师弟能行吗?津城是曲艺之乡啊,老少爷们都是吃过见过的主,他一次台都没登过呢,我觉得他上台会被观众啐下来……”

“我的徒弟我了解,也跟我学了几年了,能耐上没得说,至于登台之后会如何,看他造化吧,快去吧。”

……

曲霄云在后台闲着无事,正在刷短视频,笑的十分灿烂——食堂吃饭看手机小孩咧嘴笑gif。

“曲师弟啊。”小岳岳快步走来。

“岳师哥。”曲霄云放下手机,站起搭话。

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经历了德芸风波后,郭德刚很看重徒弟人品,礼数规矩也是尤为注重。

“师父坏肚子了,让你上台顶一会。”小岳岳样子很焦急。

曲霄云一愣,没想到师父会让自己登台,尤其是在津城这么大的剧场。

“给,拿着。”小岳岳拿了一把雨伞递给了他。

曲霄云一头雾水:“师哥,我没明白,说书不是折扇手帕醒目三样吗?给我伞干嘛?剧场漏雨了?不会吧,这可是新剧场啊……”

小岳岳拍了拍他的肩,叹了口气:“折扇手帕醒目台上都有,伞带着吧,要是有臭鸡蛋飞上来可以防身。”

“……”

曲霄云今年二十三,高考落榜后考入德芸社,与其他学员不同,他主攻单口相声,详细分的话是说书方向。

面试当天郭德刚就给他泼了盆冷水:“孩子,时代变了,现在动不动拍个电影几个亿,说书又难又不好干了。”

曲霄云特别直的回答令老郭印象深刻。

“我认为对口相声很难超越岳师哥,相声带唱的更不用说了,小辫师兄一曲《探清水河》都把相声剧场变成演唱会了,我想在单口相声上取得一些成绩。”

听完郭德刚对他做出了评价:“这孩子挺愣!”

当然,面试并不是语出惊人就可以通过,还得看自身能耐。

曲霄云没有系统buff加持,也没有重生这种外挂,能耐学的说来奇怪,他从小就做一些奇怪的梦,梦里有个穿着古装的中年男人逼着他学单口相声。

相声行有两位祖师爷,一位是汉朝“东方朔”,另一位是清代外号穷不怕的“朱绍文”。

教他的那位师父外号“穷怕了”,说话口音有些像山东口音,开始听错意听成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地的回响
大地的回响
《大地的回响》这部诗集,是诗人毛江凡20多年诗歌创作的一次回望与阶段性总结;是对这个日新月异、辽阔壮丽的时代持续不断的全方位抒写;是对历史进程与社会进步的真诚歌咏;是对黎民苍生、世道人心的命运记叙与心灵观照;是对生命、人生、自然万象、世界万物的相对性思考与自省式表达。这部诗集经精心遴选,共选入诗人多年来创作的120多首诗歌。整部诗集共分为四辑,第一辑为“尘世帖”,第二辑为“四时书”,第三辑为“万物
毛江凡
诸天从墨阳琛开始
诸天从墨阳琛开始
来到雪鹰领主的世界,成为东伯雪鹰的舅舅墨阳琛,学习法术,领悟真意,突破神明,天赋绝顶,顺风顺水。唯一的麻烦就是要时刻担心未来的大腿会不会消失?“雪鹰实力提升有点慢啊!我还得帮帮他。”《莽荒纪》《星辰变》《飞剑问道》《盘龙》《吞噬星空》…………一个舅舅帮助外甥利人利己的伟大胸怀……
梦光华影
从前有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故事,是我们每个人曾经都经历过的故事,值得我们用文字记录的美好故事。
从前有个故事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再次醒来已经到了名侦探的世界,那是一个无法忘怀的人物,身为曾经的警校五人组之一,徘徊于几大组织之间,与名侦探的联手,当然也少不了点日常。
夜雨呀
江南之南
江南之南
江南宋城赣州,地处“江南之南、岭南之北”,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城市。《江南之南》是一本关于赣州的本土读物,为赣州存留了一份温馨的文化遗痕和时代记忆,但“不止于赣州”,同时也是一道认识江南、洞察客家的视窗。全书共5辑,分别为此山此水、客家风情、烟火记忆、人物春秋、诗赋江南,收录了99篇文章。“以文为镜,借字传情。”作者采用文学性笔调,透过不同的视角,或散文随笔娓娓道来,或诗词歌赋简约凝练,叙写了
陈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