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令姿把治疗递给苏清川,二十多家企业的申请报告,非常厚的一沓,看的苏清川脑壳顿时大了一圈。
不过想到这二十多家已经是从上百家企业中筛选出来的,初期的筛选工作怕是跟恐怖,所以他也不好意思抱怨什么。
当然,资料不可能在这种地方看,边令姿来见他,主要还是要跟他谈谈关于高新科技园、孵化园的未来走向。之前已经提到,边令姿一直觉得孵化园的某些决断过于草率。
苏清川大概也能猜到,毕竟他的很多决断都是基于对历史的了解做出来的,视野是超过了这个时代的。边令姿再强,视野也很难超越这个时代,她不理解也是正常的。
苏清川不指望手底下的人能完全明白他的决定,只要坚定不移的执行就好。若是有人表示不解,想要他答疑解惑,他也能说出很多理由,足以把手底下的人安抚好。
边令姿在学校呆了两个多小时,然后心满意足的离开。
苏清川赶忙来到水吧,但沈冰清已经走了,不过拜托老板给他留了张纸条,上面写到年级办有些事情要处理,她必须赶过去。
苏清川感觉相当遗憾。
美腿还没有欣赏够呢。
回到寝室洗了个澡换了套衣服,然后拿着二十多份儿的报告来到了校图书馆。
这里有冷气,是学生最喜欢的避暑圣地之一,天气热的时候,甚至连地板上都坐满了人。
苏清川提着资料在图书馆转了一圈,终于在一个边角落找到了一个位置,赶忙过去坐下。
这二十多份儿的资料,要一口气看完是不现实的,那也是对创业团队不负责,苏清川看的很仔细,比较这些企业将来很可能成为孵化园的中坚力量!而高科技产业园的最终目的就是打造一个国内的“硅谷”,要让这里成为国内电子工业最发达的区域,这个发达不是指的代加工,而是研发与创新。
苏清川也把这个要求告诉给了手底下的人,让他们按照这个轨迹去寻找,这二十多家企业中,有一大半都是跟电子工业有关的。
剩下的,则基本上都是跟互联网有关系。
互联网在这年头已经呈现出了一股虚假的繁荣迹象,很多网站的日流量都突破了五十万,最高的突破了百万。其中海川公司投资的“春芽”网站,成为了国内第二家日流量突破百万的门户网站,仅次于新浪网。
不过在苏清川看来,春芽的新闻资讯还是有些滞后,当然这个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想要提高时效性,就必须得继续往里面砸钱。
江子山是个很会花钱的人,除了第一笔五百万的投资,海川又追加了一笔两千五百万的资金,不过现在估计也已经快要用完,最多也能再支撑几个月。
千禧年之前的互联网,能产生效益的寥寥无几,基本上都处于烧钱的阶段,但因为市场非常看好互联网,导致很多天使投资都把钱砸到了互联网项目上。想要维持一个门户网站,光靠海川一家是不太现实的,所以在股市上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是必然的趋势。
海川入资之后,占据了春芽百分之六十的股权,前段时间海川拿出了百分之十,江子山他们拿出了百分之十五的股份,到市场上去寻找新的融资,现在还没有看到结果,但应该也快了。
毕竟百万的日流量还是很有说服力的,关键在于能拿到拿到多少风险投资。
苏清川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互联网泡沫到来之前把春芽打包出售,或者弄到纳斯达克上市,圈出更多的钱来,没有做长线的打算,因为他现在需要钱,而互联网想要挣钱,得等到零五年左右才有可能。
苏清川摇了摇头,怎么想着想着又想到别的地方去了,这可不行。
他赶忙把思绪收回来,继续看资料。
一直看到了图书馆闭馆,苏清川才把所有的资料大致的扫了一遍。
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名单,但还需要做最后的判断。
离开学校来到自己在校外的出租房,齐洁的那间屋子已经完全变成了齐静她们的“窝点”,屋子里全是女性用品,苏清川觉得在这种地方住久了容易心理变态,所以果断的搬了出来,在财大附近重新租了一套房子。
这套房子的户型苏清川很喜欢,是跃层结构。上下两层面积加起来超过了两百平,内部的装修也非常的有品位。房主是个设计师,房子内部的装修就是他亲自设计的。只不过装修好了之后房主就跑到国外去了,自己是一天没住,全便宜苏清川。
苏清川也一直想把这套房子买下来,但房主那边还在犹豫,他不确定自己是否还会回国。
不过苏清川相信,自己早晚是能做通房主的思想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