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寿宁侯

第440章 一件衣服

弘治九年,沐休日已过,今日是大朝会。

其实明朝很少放假的,朱元璋是个很吝啬的皇帝,官员工资低的可怜,整年里只有冬至、过年、皇帝的生日这三个沐休日,每个沐休日只有可怜的……一天假。

在老朱同志面前,官员们是敢怒不敢言,工作虽然辛苦,但是相对而言,自己这条老命更重要一些……

后来到了朱棣时期,元宵节放十天长假,冬至是放三天,但是能真正休息那么多天的官员其实并不多,因为他们大多都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假期的时候反而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

张鹤龄将沐休的制度稍稍调整了一番,将值班的任务分配下放,尽可能让官员们都能过个安生年。

今日,百官齐聚奉天殿,高呼万岁,然后,依然是太子朱厚照和靖王张鹤龄分坐龙椅下首两个位子,弘治九年的第一次大朝会正式开始。

紧接着,谷大用走上前来,宣布弘治九年朝廷颁发的诏令。

第一条诏令,在三年一次的科举之外,增设吏员考试,通过便可为吏,与此同时,为了照顾一些已有功名的读书人,朝廷亦给予了一定优待,所有秀才,可以不经考试,直接录取为吏。

大多数的秀才,除了免除徭役,给予一定的小特权之外,一旦考不中举人,中不了进士,从此再无前程可言,这天下谁都热衷做官,偏偏许多人考试水平不够,根本就过不了那几十万人上百万人争抢几千个不到名额的独木桥,而如今朝廷在考试方面可开了源,这就意味着大家做官的机会更大,将来做官,再不是看谁做的文章更好,而是谁的差事办得更好。

第二条诏令,颁布新的吏法,对于吏员做了很详细的解释。

在新法之中,将吏与官结合起来,在九品的官员之外,增设十品官衔,便是吏员,名称上虽然以吏为称呼,其实从本质上,吏已经纳入了官的范畴,或者说是官员的预备队,虽然暂时做的还是打杂的工作,但是,其身份已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读书人最在乎就是身份,之所以不愿为吏,是因为吏的身份低贱,寒窗苦读十年,结果成了个打杂的,心理落差太大,因此,如果当不上官,宁愿去当个教书先生,或者去市面上摆摊练字,也不愿意为吏。

现在好了,吏成了十品官,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众臣的议论之后,谷大用清了清嗓子,宣布第三条诏令,募军制,军户屯田改为招募。

三道诏令宣读完毕,群臣顿时哗然,有人欣喜,也有人担忧。

欣喜的是,大明多年的弊政终于有人敢动手去整治了。

担忧的是,如此激进的手段,特别募军制,直接动了那些世袭武官的利益,不怕他们造反吗?

其实,由军户制改为招募制,这一条是张鹤龄与内阁几位大学士商讨之后的结果,大明现在已经焕然一新,劳动力至关重要,以往那些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军户,实在是对人力的浪费。

大明开国初期,军户屯田保证了军队给养出于军队而不劳民,对于增加生产和粮食储备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此,朱元璋自夸道“朕养兵百万,不费民间一粒米”。

可是,时代是在发展的,现如今数百万军户可谓凄惨到了极点,他们终生被束缚在土地上,名义上是军户,其实就是佃农,饱受武官们的盘剥,而且子承父业,别说这辈子,就算下辈子都没有脱籍的希望,一旦遇到了战事,又不得不强征出战,九死一生,可是朝廷的犒赏,却大多都落到了武官的腰包。

若是从前,至多就当自己的佃农也就罢了,反正给地主种地也是种,给武官种地也是种,只是这两年,工坊的大量出现,大家都知道务工的收益更大,于是大量的佃户涌入作坊,这就使得地租越来越低,乡绅们为了留住佃户,不得不给佃户一些优待,盘剥渐渐减轻了许多,使得乡间的佃户的负担减轻了不少。

佃户随时可以放弃土地,去作坊务工,但是军户们却不行,这样一来,他们的生活就显得更加凄惨了。

对于这一项弊端,内阁几位大学士也很清楚,问题是军户制是朱元璋定的,谁敢改啊?

退一步说,如果真的进行改革,那些世袭武官必定强烈反对,甚至可能造成兵变,因为这些人的利益遭到侵犯。

所以,张鹤龄想了个“阴险”的办法,首先是增加武官和士兵的军饷,让军户流失没那么严重,同时,提前谋划,暗地里更换武官人选,从原来夷洲卫、锦衣卫等卫所提拔新的武官人选,将原来的顽固派逐一剔除,等到公布诏令的时候,很多武官已经换人了。

清除掉那些顽固派,剩下的一些,就算咋呼几句,也掀不起什么风浪,很快就会被掩埋在历史的浪潮中。

对于这个举措,以刘健为首的内阁成员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靖王的手段大家见的多了,只要结果是好的,至于过程……不重要了。

其实,内阁之所以能够默许,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大明朝从来不缺聪明人,为什么从来没有人敢于进行改革呢?

因为阻力大啊,首先,定制度的是朱元璋,任何改动都有违祖制之嫌,当下的受益者是武官和士绅,除了皇权之外,其他的权力全部集中在这两个群体手中,所以,谁都不能得罪,那……受苦的是能是最底层的百姓了。

今天开了这个头,改的好了,百姓称颂,改出问题了,呵呵,那也是你靖王背锅,我们这些臣子只是听命办事的,跟我们没关系……

在百官的议论声中,刘健清了清嗓子,说道:“老臣以为,时过境迁,今日的大明与当初大不相同,这三条诏令直指我朝当下弊政,若是能顺利推行下去,乃是天下万民之幸。”

内阁先表态了,说明这件事已经有了定论,百官心中都明镜似的,当下便跟着称颂一番。

按理说,朝廷百官出才是最大的士绅群体,如此改革,势必会影响到士绅阶层的利益,但事实却是……风平浪静!

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虽然士绅手底下佃户少了,但是依靠耕牛、良种等,地里的收成却没减少,而且,农产品的价格也在逐年上涨,所以,一连串的举措并没有对士绅阶级造成影响。

作坊、贸易、股票……一桩桩新的产物出现,使得士绅阶层原本就积累的资本可以进一步受益。还有就是,现在官俸也改了,以前是发粮发物,现在直接发银票,较之以前可怜巴巴的俸禄,涨了数倍不止,拿去钱庄就能兑出白花花的银子,使得士绅阶层对土地的依赖性越来越淡化。

因此,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出台,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

刘健也松了一口气,自从靖王辅政,自己这个内阁首辅真是不好干啊,这家伙从来不按套路出牌,每天都能搞出点新花样,幸好局面还能控制的住,否则,自己这个首辅也不干了,回家炒股票去得了。

最后,谷大用宣布:“今日朝会到此为止,接下来,太子殿下和靖王殿下大宴群臣,还请诸位移步光禄寺。”

有人请吃饭,众人当然不会拒绝,到了光禄寺一看,除了群臣,还有各国的使臣。

众人推杯换盏,觥筹交错,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殿下,微臣有事要奏。”

这时候,站出来一人,却不是汉人,而是吕宋都司议员李相宇。

吕宋都司采取议会制,议会由七位议员组成,分别代表七大家族,李相宇便是马尼拉李氏的代表。

张鹤龄问道:“说话的可是吕宋都司的李议员?”

张延龄就坐在张鹤龄下首,此时正不动声色地去夹土豆丝,手腕却有一点颤抖。

他定了定神,稳住夹菜的手腕,将土豆丝放进嘴里。

“微臣正是吕宋都司李相宇,”李相宇一手端着酒,说道,“自吕宋归入大明版图以来,百姓安居乐业,万民有赖,在此,臣敬靖王一杯,恭祝大明永世昌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佐君续汉
佐君续汉
穿越成为董卓唯一的儿子,董曌继承了此人身体从小体弱多病的体质,故而无奈在府内休养九十多天,才缓过来些体力能够下地走路。此时正逢吕布倒戈,同时手刃了老东家丁原,让董卓真正的握紧了司隶的大权,洛阳城内暗流涌动,而天下则是蠢蠢欲动。有诗曰:“半刻烛光燃去意,寒宵故作点幽田。黑云掩日书春远,大狗吞天饰月连。桀凤求兮非赤鸟,孤龙邈矣是蛟川。所知醉酒难空饮,古梦焦琴定断弦。”——《日月先生传》清和子……PS:
月下清风扰
开局造了李二的反
开局造了李二的反
开局就造了李世民的反。还好还好,李佑也是有系统的人。可以从历史中抽取历史人物的技能。李世民,就等着李佑席卷关东,杀上长安,夺了你的鸟位。只是这系统怎么抽的都是这种东西:-特殊武将?飞将军孙元良--特殊武将·大明战神朱祁镇--特殊武将?忠心耿耿吴三桂-不要什么都往DNA里面刻啊!
a去年今日此门中
末世特种兵
末世特种兵
生命总会找到出路!当灭世天火降临,引发生命物种的变异,大量死亡的人重新站起,变成丧尸,开始袭击自己曾经的同类,瞬间掉入食物链最底层的人类该如何寻找自己的出路?面对凶猛的变异兽,诡异的生化植物以及无穷无尽的丧尸潮,人类的文明还能够延续多久?欧阳风——一个末世之前的特种兵,将手持“天启之刃”,带领你重整地球秩序,寻找制造这场灾难的幕后敌人……
幻境城主
北宋的无限旅程
北宋的无限旅程
穿越到了大宋末年真是一场悲剧!幸好他还拥有一个可以穿越其他世界的戒指……没有钱怎么办?到别的世界去抢!没有得力的手下怎么办?到别的世界去招揽!没有精良的装备怎么办……在无数个世界奋斗努力,都是为了能在这个即将悲剧的世界生存下去,拯救万千华夏同胞的命运!
翼孤行
土匪二当家
土匪二当家
刚取功名中秀才,囊中羞涩走山路回乡,便遇土匪劫路,乱世悄然来临,当土匪似乎成了李义安的不二选择,草寇起家,依旧想在这天下分一杯羹。
有耳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