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多少事

第五百六十五章 王羲之的薄礼

“正当如此。”心里吐槽归吐槽,表面上,谢奕还是微微一笑。

至少桓温若打算做出不利于杜英之事,谢奕是不会袖手旁观的。

王羲之点了点头:

“无奕孤身一人北上,日后少不得也要久镇关中,家眷尽在江左,身边总是缺一些贴心照顾的人,而且这风土什物,应该用着也不舒坦。

因此余略备薄礼,有江左之酒水点心、桌案茶壶等等,另外还有王氏培养的歌舞伎两人,年岁尚幼,或学艺不精,但端茶倒水、铺床叠被,还是可以胜任的。此皆在门外候着,无奕莫要推辞。”

谢奕怔了怔,旋即摆手说道:

“余常在军旅之中,不需要这些,就谢过逸少兄好意了。”

王羲之摇头说道:

“同在江左,既为乌衣巷中近邻,此次北上,本就有探友之意,此为余之小小心意,无奕笑纳便是。”

谢石也想要趁机推动一下谢奕和王氏之间的关系缓和些,同样开口附和:“阿兄,右军有诚意在此。”

“石奴叔所言在理。”杜英也点了点头。

谢奕不由得皱眉,但也只好应诺,同时吩咐人准备一些回礼,显然尽可能的不想承王羲之的人情。

王羲之的目的显然已经达到了,甚至都有点儿超额完成的意味在,所以心情还是很不错,施施然起身,又看向谢石:

“石奴久未曾与尔家阿兄相见,就留下来吧。”

谢石拱手一礼:“多谢右军成全。”

“余只是一路提携照料江左这些子弟罢了,谈不上成全与否。”王羲之笑道,“无奕兄,仲渊,告辞!”

谢奕起身行礼,而杜英更是直接将王羲之送出门去。

王羲之踏过门槛,又回头看了一眼杜英,叹息道:“昔年丞相(王导)看顾司空(顾和)之心情,余似已知之。”

明知对方未来有可能变成敌人,可仍然爱惜人才并且期望能够提携,这大概便是当时王导的心态。

杜英摇头说道:“右军清雅,志实在山林而不在红尘,此处打滚,非是心甘情愿,因此右军不是丞相。

而杜某之所向,在关中万民,在天下安康,亦不在一家一户,不在我晋朝子民之内争也,因此余亦不是顾司空。

铜镜为我之鉴,可以正衣冠。先人为我之鉴,可以知得失。然右军又何必以先人来类己呢?每个人的想法和活着的方法,都不一样,不是么?”

王羲之微微错愕,旋即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杜英注视着他甩起的衣袖,负手而立,露出一抹笑容。

“你们在说些什么神神秘秘的。”谢奕的声音从背后响起。

杜英回头微笑道:

“子非鱼,子非我。”

“什么神神叨叨的······”谢奕嘟囔一声,这帮文人就是让人厌烦,接着他话锋一转,“这逸少,也是胡闹,老夫就算在府邸之中,有几个亲卫按照往常一样照料就可以了,家中老仆用着也舒坦,非带要送两个丫鬟过来。”

“无非是想要拉拢一下伯父罢了。”杜英笑道,“谁人不知这征西,哦不,大司马府上,伯父说话也算数?”

“那是喝醉酒的时候,元子兄让我些罢了,谁还真的信?”谢奕无奈的说道,“大司马······就这么成了大司马了,光阴如梭啊······”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进击的崇祯皇帝
进击的崇祯皇帝
历史系大四学生朱由哲因为在万岁山上的那棵歪脖子树下躲雨,因为遭雷击而与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灵魂一起穿越到了崇祯十七年。两人从相互看不上到相互合作,挡住进击的李自成大军,与多尔衮在京畿地区决战,重塑了一个不一样的大明。人生在世,唯有向前不断进击。不属于爽文,对明末的情势有不少介绍,进度较慢。
太白醉
三国江湖路
三国江湖路
我姓曹,叫曹盖,不是晁盖,是曹盖,你把你那舌头掠直了再说。曹盖带着水浒英雄打三国。关羽关胜谁厉害?都是豹头环眼的张飞林冲谁更猛?
神秘猪
炊烟笠民之沧桑岁月
炊烟笠民之沧桑岁月
网上少有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讲述了一段孤高、悲凉的近代故事,站在百姓的视角揭示人性、诠释近代历史没落的根源,思想性、艺术性堪称经典。书中记述了“炊烟笠民”寻常百姓的爱恨情仇,颂扬善良、忠贞、不流俗、不谄媚的有志之士,抨击荒淫、贪婪、不修德、不向善的衣冠禽兽,于沉默中孕育着革命的思潮。全书主旨抑恶扬善,文风古朴典雅,情节一波三折,是莘莘学子洗濯磨淬、提高文学素养的优选书目,是芸芸众生谦冲自牧、培育家
半笔煊章
尘心记
尘心记
少年鲜衣怒马,征战天下,但王朝变故,天下纷争,少年意外迷失,经历种种,三年后,又是一个新的世界···
烨烨子
隋唐之天宝大将扫清寰宇席卷八荒
隋唐之天宝大将扫清寰宇席卷八荒
重生宇文成都,李元霸晋阳宫举六千斤金狮。宇文成都笑而不语,举起三千斤金狮轻轻一抛,便将金狮抛起数丈高,惊得杨广大呼“天宝将军莫不是天神下凡”。洛阳武举,李元霸姜松大战三天未分胜负,宇文成都大喝一声:“你们一起上吧”!手持凤翅鎏金镗仅仅十几个回合,二人皆败下阵来。天下英雄宇文成都称第二,那个敢称第一。灭高句丽、新罗、百济一统辽东半岛,扫东突厥,迫降室韦,覆灭靺鞨,屠灭倭奴,杨广大呼:“天宝将军已经灭
月尘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