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赵顼,携百官成团出道

第183章 我大宋群臣,最擅长的便是吵架!

翌日。

大庆殿中,群臣齐聚。

因为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这场争论,各个衙门的主官基本都来了。

在大宋的朝堂上,辩论是永远的主旋律。

到底谁有理,谁能服众,乃是要靠三寸不烂之舌说出来。

并且,这里不存在少数服从多数,必须要将所有反对者说服,才能解决问题。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 huanyuanapp 换源app, 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即使赵顼贵为皇帝,也不可能一言堂,必须尊重群臣的意见。

这就是大宋士大夫官员的特权。

韩琦、富弼、曾公亮、文彦博四人作为南郊封赏的最大受益者,各自坐在一张椅子上,他们只能旁听,而不能参与辩论。

四个老头都是一脸无奈,当下无论是辞去封赏还是接受封赏,都会被人骂。

司马光率先站出来说道:“南郊封赏,乃我大宋三年一次的封赏。若二府作为表率,辞去封赏,一则乃是体恤朝廷之举,此为百官之表率;二则可以让地方官员习之,使得全朝形成节俭风气。我大宋现在仍然很缺钱,唯有不断节流,方能成就富国富民大业……”

司马光所言与昨日并无什么不同,用一句话总结就是:节流乃是富国强民的主要途径,百官节俭,方是正道!

“一国之财富,是能靠节俭省下来的吗?我要辩的不是这区区的封赏钱,而是我大宋的新法之道。中书若事事以节流为主,不但变法之事会打折扣,可能是事事不成。钱财唯有流动起来,方是钱财。另外中书相公,作为朝廷表率,就应该领取此封赏,不然国家体统何在,莫非以后朝廷赏赐,人人都应该拒之,那皇帝的隆恩何在?此等沽名钓誉的做法,我实在不能苟同!”

王安石就主打一点:朝廷要想富,不能扣扣搜搜,该花的钱就应该花。

二人就像两道泄洪的巨大闸口一般,闸口一开,洪水便倾泻而下。

顿时,群臣都开始发言了。

首先,三司使韩绛一反常态,选择支持王安石,认为两府应该接受封赏。

“我大宋还没有穷到连此等三年一次的封赏都需要节省的时候,两府若辞去封赏,不仅是对官家的不满,更是对自己执掌两府的不满,此赏赐,必须接受!”

这时候,御史中丞吕公着也站了出来。

“臣也认为,朝堂之上若形成节俭之风,对日后新法的实施,并无裨益,臣支持王介甫所言!”

御史台正在修建万人蹴鞠场,吕公着非常清楚若提倡节俭,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况且民兼商法,正是开源之举,以钱生钱,方为正道,故而他力挺王安石。

“我朝自太祖太宗起,崇尚节俭,仁宗皇帝、英宗皇帝更是其中的楷模,百姓人人称赞,为何现在却不可为,这是什么道理?老臣支持司马相公!”欧阳修扯着胡子说道。

王安石看向欧阳修,道:“欧阳待诏,仁宗皇帝和英宗皇帝是节俭吗?那是朝廷没钱,而今朝廷新法变革,需要金钱大量流通,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

王安石瞪着眼睛,直接怼了回去。

但此话,有些对仁宗皇帝和英宗皇帝了不敬了!

“咳咳……”赵顼忍不住提醒一下,辩论归辩论,皇家的颜面还是要给的。

王安石当即拱手道:“官家,臣并无它意,当时确实是朝廷无钱,仁宗皇帝和英宗皇帝的事情与新法完全就是两回事儿。”

“聊此事,不聊其他!”赵顼说道。

紧接着。

兵部、礼部、吏部等官员也都分别站了出来。

有支持司马光的,也有支持王安石的,几乎是人数相当,且各有理由。

在众臣大多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后,礼部员外郎耿春和站了出来,其满面笑容。

“官家,臣以为,辩论这些根本无意义,既然大家主意不一样,此事让官家拿个主意即可,赏与不赏,您说一句话不就解决了!如此在朝堂上辩论,根本辩不明白,道不清楚!”

听到此话,赵顼不由得眼前一亮。

他正是这样想的。

在赵顼眼里,此事并不算大,并不值得在朝堂上如此论辩,两府辞不辞封赏对变法之事影响并不大,没必要争一个对错。

赵顼正准备开口,顺着耿春和的说法将此事结个尾儿。

这时候,一名御史突然站起身来,指着耿春和的鼻子说道:“朝廷大事,岂能像你说的如此儿戏。法不辩不明,礼不辩不清。此等事情,绝对不能让官家两难!”

很快。

又一名官员说道:“你们礼部向来都是插科打诨,油腔滑调,做事模模湖湖,见谁都露笑脸,今日之事,干系国体,若不立个规矩,以后如何行事?”

……

唰!唰!唰!

不多时,足足站出来六名官员,各个大骂耿春和,认为此事必须要辩个明白。

礼部侍郎王珪连忙将耿春和拉了回去,低声道:“此事是不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必须辩论出一个结果。”

而赵顼从其他官员的表情中,便看出,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此事不能和稀泥。

赵顼顿时有些无语。

他突然明白为什么先帝活了三十六岁便英年早逝了,突然明白那次长达近四年的濮仪之争让先帝有多么难受。

在大宋朝,有一种凌驾于皇权之上的规矩。

比如祖宗之法、圣人之言、史书戒训……

这在士大夫官员们的眼中,是天大的事情,必须要辩个明白,论个清楚,分个对错!

紧接着,辩论进入白热化。

官员们各站一侧,吐沫翻飞,和田间地头的村妇吵架并无二样。

赵顼坐在皇座上,看得是清清楚楚,不由得感觉到一阵眩晕。

臣子们太闹腾了,若这样下去,他感觉自己也活不久。

这是朝堂上的坏毛病,赵顼不愿意惯着。

当即,赵顼长袖一甩,离开了大殿。

下面的官员们以为官家是等不到结果而恼怒了,当即继续辩论,直到午时,一群人都没有劲头了,才纷纷离开。

下午。

二府该不该辞让南郊封赏的事情便传到了民间。

汴京城中,无数书生士子一下都激动起来。

“我以为,应该辞让,相公们已经身居高位,这些奖赏对于他们并算不上什么,不如做一个表率!”

“定然不能辞让,这是坏了朝廷的体制与规矩,长此以往,官员们都为了官名而辞掉朝廷的赏赐,到那时官员们缺钱了,还不是要从百姓手里抢夺!”

“必须辞让。我大宋才刚过了几天好日子啊,还有许多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呢!”

……

一时间,汴京城就像是一锅沸腾的热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国草根:没作弊器只能拼操作了
三国草根:没作弊器只能拼操作了
东汉末年。江山穿越到大宦官蹇硕的义子身上,可他来的真不是时候,他的大靠山蹇硕事败,被砍了脑袋。现如今,大将军何进和宦官们鹬蚌相争,一死一逃,被士族们渔翁得利。江山为了自保,盯上了宦官带着皇帝出逃的良机,磨刀霍霍……“你、你别搂着我~”“再离我远点……”“别放手,呜呜……”江山沾沾自喜,斩获从龙之功,竟然还顺到了一个一副小倒霉样的“宫女”……
半舟
重生七皇子横扫六国
重生七皇子横扫六国
兵器研究院的高材生叶秋,因一场车祸穿越到武朝,重生化身为七皇子武泽天!这里是另外一个历史时空,七国割据乱世,各国常年互相攻伐,百姓苦不堪言!庙堂之上权谋不断,江湖之远亦纷争不休,天下竟没有一寸净土!武泽天临危受命,镇守嘉陵关御敌!随后他决心考察列国,游历江湖,红颜蓝灵儿誓死追随!在游历燕国的路上,他们碰巧发现了可以燃烧的黑色石头,还有在大雨中离奇消失的黄金......这一路,他遵循内心,或行侠道,
南溟七叔
贞观合伙人
贞观合伙人
一个普通的躺平中年李丰,车祸之后发现回到了贞观年间。本想继续过着躺平生活的他,却意外的当了那只改变历史的蝴蝶。一代明君李世民和这个现代人又能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李丰田:“如果是因为我的出现改变了历史,那么我就要为这段历史负责!”李世民:“如果不知便罢,现在既然已经知晓未来,那么朕就要做一些九死而无悔之事!请先生出山助我!”君臣二人会将历史的车轮推向何方?(无系统无外挂,一个普通人如何撬动历史的车轮呢
种蘑菇的兔叽
回到东汉,做女帝蔡琰背后的男人
回到东汉,做女帝蔡琰背后的男人
+男人靠征服天下来征服女人,而女人靠征服男人来征服天下。谁说女人就不能做皇帝?!大唐李治能把武则天宠成天后,最后自己上位做了皇帝...那他直接就把蔡琰送上皇位,他要开历史先河,他要历史永远记住蔡琰是第一女帝...而他只做女帝背后的男人。再说当皇帝有什么好的,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过一把瘾就行了,剩下的给女人搭建一个平台,让她在那千万人中央,感受那万丈荣光。然后他就开始躺平,没事的时候带带儿子女儿
大泥鱼
帝王之名
帝王之名
百年风雨,百年血泪,乱世权谋。英雄少年,马踏天下,长剑在手,所向无敌!天下枭雄无数,惟我为帝!一个可有可无的皇子,一个风雨飘摇的国家,一步一步踏上至高的权利,联兵百万,山河驰骋。这天下纷纷扰扰,而我不喜纷杂,定要让天下重归平静。我一生孤独,只想在心里留下一点美好。天下皆在剑下,天下诸国早晚是囊中之物。以帝王之名,授万民以太平!(单女主,一生挚爱。)(不是感情文,主角忙着打天下,感情戏较少。)且看一
无尘了然